•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脫貧攻堅在涼山】“加減乘除”巧解脫貧攻堅“方程式”

2018-10-27 15:23:00
來源:央廣網
字號

  央廣網昭覺10月27日消息(記者 方永磊)小橋流水、阡陌交通。放了學的孩子們在一起嬉戲,幾十棟充滿民族風情的漂亮新房坐落在山水綠野之間。實在難以想像,眼前這幅世外桃源般的恬美,曾經無硬化路、無寬頻網、無安全飲水,95%以上的住房都屬危房,是脫貧攻堅中的“硬骨頭”。

  谷莫村距昭覺縣城30公里,發展滯後,有151戶601人,其中貧困戶30戶138人,屬於建檔立卡貧困村。2015年10月,羅雅宏成為該村第一書記。近三年來,羅雅宏在用好各項扶貧政策的基礎上,巧用“加減乘除”破解扶貧難題,創新開展“以獎代補”“以購代捐”等幫扶模式。“現在村裏一天一個樣。”不少村民向記者自豪地表示。

  “‘加’的是致富産業和群眾收入。”羅雅宏介紹,谷莫村把增強群眾“造血”功能放在重要位置,將種植業、養殖業和勞務經濟作為拉動群眾增收致富的“三駕馬車”,促進增收産業融合發展,確保戶戶有脫貧産業,家家有增收門路。以特色養殖為例,谷莫村採取“以獎代補”“以購代捐”等方式,發展家庭散養閹雞産業,去年出欄閹雞2000多只,實現産值40萬元以上,戶均增收2800元以上。依託廣東佛山援建新村的資源優勢,通過內引外聯,寄養廣東佛山愛心人士年豬233頭,實現收入60余萬元。

  “減”的是群眾生産生活成本。谷莫村地處偏遠,基礎設施落後,居民生産生活成本高。駐村工作組以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及教育衛生為先導性工程,著力改善群眾生産生活條件。交通方面,硬化1.9公里通村公路、新建通組路等,讓曾經的泥濘小路變成寬敞大道。教育方面,將村支部活動室改建為幼教點,選配2名幼教老師,實現村適齡幼兒全部就近入學。同時,成立“谷莫村教育基金”,籌集資金4萬餘元,資助獎勵學生40余人次。

  “乘”,是指通過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推動扶貧效益倍增。如,始終將黨建挺在脫貧攻堅的最前沿,辦好“火塘夜話”“壩壩會”“耳朵上的講堂”等多種形式的農民夜校,提升農民綜合素質;充分發揮青年在脫貧攻堅、“四好”創建中的生力軍作用,建立谷莫村青年先鋒隊,打造脫貧攻堅突擊隊、互助搶險服務隊和“四好”文化宣傳隊“三支隊伍”。

  “除”,是指破除一些村民等靠要的思想,轉變其惰性思維,實現從“要我幹”到“我要幹”的轉變。同時,還要移風易俗,自覺抵制高價彩禮、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

  目前,村裏新建了4G基站2個,實現全村通信和4G網路全覆蓋,移動、電信光纖入村,架起了對外資訊溝通交流的橋梁。村裏發放“戶戶通”電視信號接收器89個,實現廣播電視全覆蓋。谷莫村“通訊難”的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羅雅宏不僅在計劃要大力發展鄉村文化旅遊,還正在籌建谷莫村電子商務中心,著力以銷售模式改變帶動群眾生産方式轉變。

  按計劃,谷莫村今年將整村退出貧困村。但羅雅宏依然不敢鬆懈。“下個月就要接受脫貧驗收了,一定要確保高標準摘帽退出。”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