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改革開放實踐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

2018-10-27 11:01:00
來源:解放軍報
字號

  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必須緊密結合當代中國改革開放這一最重要的社會實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高度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是其最鮮明的特色之一。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必須緊密結合當代中國改革開放這一最重要的社會實踐。40年來,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實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發展的邏輯起點和強大動力,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提供了源頭活水和根本依據。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的思想引領

  思想解放是偉大革命的先導。改革開放這場偉大革命及其所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沒有講過、我們的前人沒有做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沒有幹過的全新事業。唯有思想的大解放、思想的大變革,才能引領和撬動這場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深刻變革。40年來,從真理標準大討論到生産力標準大討論,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到社會主義本質論,從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到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基本方略,解放思想始終和改革開放相互激蕩、觀念創新始終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充分顯示了思想引領的強大力量。

  社會主義從來都是在開拓中前進的。深刻的、廣泛的思想解放,把人們的思想認識從那些過時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那些不合時宜的思維模式、行為模式、交往方式中解放出來,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使主觀和客觀相符合,打開了我們進行實踐探索和理論創造的思想閘門,推動著我國改革開放由大幕開啟走向全面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由確立命題走向根深葉茂、碩果纍纍。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以巨大的理論勇氣和政治智慧,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成功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黨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指導下,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統一起來,結合改革開放新實踐不斷作出新的理論創造,逐步創立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體現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理論創新科學性體系、階段性成果和發展性要求的內在統一,譜寫了改革開放實踐中最恢宏的理論篇章。

  回答時代之問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的科學內涵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是理論創新的起點和動力源。科學理論形成與完善的過程,是不斷提出問題、回答問題,並在探索和回答新問題中不斷把握和運用事物發展規律的過程。理論自信的重要意蘊,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對實踐和時代課題進行研究解決,立足實踐進行理論創新,為我們制定各項方針政策、推進各項工作提供科學指導,從而展現思想的魅力、理論的活力和真理的威力。

  改革由問題倒逼而産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改革開放40年來,對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以及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重大課題的探索和回答,貫穿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部理論和實踐之中。

  在這些創造性探索和回答中,我們黨提出許多具有原創性、時代性的概念和理論,深化對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的整體性理解,確立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充分信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改革開放具體實際、同新時代中國具體實際有機結合起來,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機貫通起來,一以貫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把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一以貫之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標誌著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發展規律、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這些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不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注入新的科學內涵,不斷為改革開放提供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的理論指導。

  輝煌發展成就提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的實踐證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論品格和魅力,不僅在於它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脈相承,更在於它作為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經驗總結和理論指導,寫出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新版本,已經、正在並將繼續被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所證明。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發展潮流,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已從低收入國家進入中上等收入國家行列,正在向高收入國家邁進;經濟總量從世界第十一位躍居世界第二位,成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第一貨物出口大國、重要對外投資國;人民生活水準大幅提高,從溫飽不足發展到總體小康並向全面小康邁進;國際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在全球治理和國際事務中,中國聲音已經不可或缺;勝利實現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戰略目標,正在向第三步戰略目標、“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闊步前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成就的取得,離不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指導。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治國理政新實踐中依靠理論、創新理論、運用理論,指引中國發生深層次、根本性變革,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不斷開新局、譜新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些成功的做法、經驗及成就,彰顯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價值,展現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威力,有力檢驗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底氣十足。

  堅守人民情懷蘊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的力量源泉

  改革開放作為我們黨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人民的要求和黨的主張的內在統一,是在人民群眾的探索創造和參與支援中不斷推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我們黨帶領人民在改革開放實踐中的理論創新成果,總結的是人民的經驗,反映的是人民的心聲,關注的是人民的利益,凝聚的是人民的智慧。正是這種對人民情懷的堅守和弘揚,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從人民中獲得了充沛的自信源泉。

  從理論的來源看,人民群眾推進改革開放的生動實踐和創造業績,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博大精深的鮮活內容。40年來,從安徽鳳陽小崗村的“大包乾”到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再到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從“三來一補”到經濟特區的創辦再到全面對外開放,人民群眾的一次次探索、一次次開拓,推動著改革開放逐漸步入佳境,激發了理論創新活力,豐富著理論創新成果。

  從理論的運用看,來自人民的理論必須回到人民中去,與人民相結合,才能轉化成現實的力量。由科學理論武裝、掌握了真理的中國人民,對當代中國改革開放重要性的認識更加清醒,對改革開放規律的把握更加深刻,推進改革開放的實踐更加自覺。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是人民群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下推進的,為科學理論提供了實踐舞臺、評判主體和檢驗標準。

  從理論的立場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始終立足於人民,來自人民、代表人民、服務人民。人民群眾對堅持人民性的科學理論高度認同和衷心擁護,産生真學、真信、真懂、真用的自覺,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的最深厚基礎和最重要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之所以深入人心,並在實踐中發揮巨大指導作用,根本的就在於其思想的關注點、理論的著力點都在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熱切期待、充分滿足人民群眾的迫切需求,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把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而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發自內心的認同和遵從。

  (作者單位:軍事科學院黨的創新理論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