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四川:返鄉創業漸成熱潮

2018-10-26 09:44: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

  光明日報記者 李曉東 周洪雙

  前不久,廣東四川商會考察團到四川省宜賓市高縣進行投資考察。考察團16家川商企業考察後認為,高縣在茶業、蠶桑、康養、醫療等産業領域擁有較好的投資前景,希望加強對接,承接沿海地區産業轉移,支援家鄉建設。

  “投資考察既要看硬性的投資環境,也要看軟性的服務環境,後者尤為重要。”廣東四川商會會長、廣州川商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開慶説。

  廣東四川商會成立於2003年,是四川異地商會中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商會。商會下設12家分支機構、會員企業4370家,遍佈廣東省21個市,是廣東省會員覆蓋面最廣、規模最大的異地商會之一。近年來,商會會員企業既看中四川投資環境,也迫切希望為家鄉建設貢獻力量,於是紛紛攜資金、技術和先進理念回鄉創業。截至目前,廣東四川商會返鄉投資總額已超過200億元。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四川著力改善投資環境和創業環境,積極引導川商和農民工返鄉創業,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

  據了解,長期以來,很多川商希望回川興業、反哺家鄉,卻不知如何才能融入家鄉的建設中去。近年來,四川各地紛紛伸出橄欖枝,邀請他們返鄉創業,並積極改善營商環境,發出一系列“政策紅包”,提供最便利的創業條件,吸引了一批川商回鄉創業。

  2006年,在家鄉發展“歸雁經濟”的感召下,廣州紅谷皮具有限公司董事長鄧申偉回到四川富順縣投資建設紅谷皮具生産基地,用工人數從建廠時的100余人發展到現在的1000余人,年産值突破1億元。2012年,鄧申偉再投資20億元,在富順縣城西興建起一座集倉儲物流、家居建材、綜合市場、五星級酒店、餐飲娛樂等諸多功能于一體的商貿城。如今商貿城入駐商家500余戶,成為富順縣城的核心商圈,實現年消費收入6.8億元。

  2016年2月,首屆川商返鄉發展大會在成都舉行,廣大川商深受鼓舞,逐漸掀起了返鄉創業的熱潮。2017年,川商返鄉發展簽約項目達370個,投資總額超過1900億元,同比增長50.9%。川商返鄉發展大會影響越來越大,2018年4月召開的第三屆川商返鄉發展大會還吸引了10余家海外四川商會代表參會。

  四川是勞務輸出大省,大量四川人活躍在全國各地。四川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四川採取一系列措施,出臺政策支援農民工和農民企業家返鄉創業,加強返鄉創業基地建設,抓好返鄉創業培訓,開展評比表彰活動,營造了支援返鄉創業的社會氛圍,持續掀起農民工等人員返鄉下鄉創業熱潮。

  20世紀80年代以來,四川農民工大部分流向東部發達地區,而近年來選擇返鄉創業就業的農民工越來越多。2012年,四川農民工省內務工人數首次超過省外務工人數。今年以來,截至9月底,四川新增返鄉創業人數4.9萬人、新增創辦返鄉下鄉企業1.2萬個、實現産值50.94億元、吸納就業13.16萬人;創辦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區376個,入駐企業8518個,實現産值542.82億元,吸納就業79.54萬人。

  與這些數據相呼應的,是四川省內創業就業環境越來越好,農民工回流趨勢明顯,省內轉移就業人數持續多於省外輸出就業人數。截至9月底,全省農村勞動力輸出總量為2533.56萬人,其中省內轉移1425.49萬人,同比增加12.7%;省外輸出1108.07萬人,同比減少3.98%。

  2016年6月,在四川省人社廳舉辦的農民工返鄉創業提升培訓班上,來自全省各地的返鄉創業者自發成立了“四川省返鄉創業聯盟”,實現眾創眾扶、整合創新、抱團發展。大家推舉産生的聯盟會長是在外打拼多年後返鄉創業的張建瑩,她創辦的四川凱旺農牧業發展有限公司現已成為四川省龍頭企業,帶動了數千人共同致富。

  “我們將乘勢而上,形成返鄉農民工、返鄉高科技人才、復轉軍人、返鄉企業家協同創新、資源互補的多層次返鄉創業格局。”張建瑩表示,聯盟在激發創業熱情、服務返鄉創業中已發揮了重要作用,還將繼續通過創建農民工返鄉創業孵化園和産業基地、樹立返鄉創業明星等方式,帶動更多的老鄉返鄉創業,助力老百姓脫貧奔小康。

  《光明日報》( 2018年10月26日 10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