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國際銳評】中國改革開放再出發 世界將再次刮目相看

2018-10-26 09:42:00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線上
字號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廣東省表示,中國要繼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中國一定會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

  在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背景下,習近平這次考察調研活動和表態,向世界發出了一個明確有力的信號,這就是:越是環境複雜,中國越是有更堅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中國的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給這個不確定的世界注入更多的確定性。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一方面,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正加速調整國際秩序和經濟格局,各國都在推動變革創新,開拓新的發展空間,中國經濟社會也正在向高品質發展階段轉型;同時,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民粹主義抬頭,全球貿易摩擦升級,正給世界帶來更多風險,也使中國經濟承受著下行壓力。

  如何解決這些發展中的問題?習近平主席這次考察廣東時再次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40年來,中國發展成就令世界刮目相看。既然是越走越好,為什麼不繼續走下去呢?即便我們存在這樣那樣的一些困難和問題,也要在繼續走下去中加以解決、加以克服。”為此,他表示,中國要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中國將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

  那麼,如何在複雜形勢下推動“中國改革開放再出發”呢?從習近平主席這次廣東調研行程與講話來看,至少有四大著力點。

  首先,中國將加快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實力建設。從中共十八大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到中共十九大提出,中國到2035年要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的目標,人們既看到,中國目前已進入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前20名,近日通車的港珠澳大橋更是以400多項專利印證了“中國創新”的真功夫,也看到,中國在航空發動機、晶片等領域依然嚴重依賴國外進口。在這次赴廣東考察調研中,習近平特別鼓勵企業科技人員,要有志氣和骨氣加快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實力,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意味著“自主創新”將是中國改革開放再出發的關鍵所在。

  其次,中國製造業將加速向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發展。儘管過去40年中國製造業發展迅猛,並在2010年成為製造業第一大國,但中國製造業在全球價值鏈中仍處於中低端,大而不強。當前,人類正經歷一場以人工智慧、清潔能源、量子資訊技術、虛擬現實以及生物技術等為主的全新技術革命。習近平這次到廣東調研,不僅強調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財富之源,也要求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製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發展。這顯然為資訊技術條件下中國製造業的提質升級指明瞭方向,也給外商在華投資合作提供了方向。

  第三,通過建設自貿區和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中國開放新高地。從舉辦經濟特區到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建設,40年來中國與世界越走越近。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之後,中國先後批准設立了12個自貿試驗區,形成全國對外開放新陣地。同時,繼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之後,中國正在打造包括廣東、香港、澳門在內的世界第四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有意將其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金融樞紐和創新高地。在廣東調研時,習近平要求當地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它改革開放的“大機遇、大文章”,高標準建設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打造高水準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很顯然,自貿試驗區和大灣區建設,將成為中國擁抱世界的最開放前沿。

  第四,中國將更注重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去年中共十九大提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如何破解這個矛盾?就是要通過更高水準的開放來促進各地區發展得更加平衡。在廣東這個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習近平專程到還有脫貧攻堅任務的清遠調研,指出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是廣東高品質發展的最大短板,要求它加快推動鄉村振興,加快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這意味著,新時代的中國改革開放,必須重視和解決國內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併為解決這一矛盾提供答案。

  中國改革開放40年,也是擁抱世界、與世界合作共贏的40年。據世界銀行測算,2017年中國在世界經濟的比重達到15.3%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4%左右。波蘭華沙大學歐洲中心主任博爾丁波拉切克評價説,“中國改革開放為人類發展貢獻了重要經驗和財富,對全世界尤其是正在探索發展路徑的國傢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在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習近平主席赴廣東調研所釋放的資訊,再次向世界表明,在這個不確定的世界裏,“繼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就是中國給予世界最確定的答案,未來的中國一定能創造出“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國際銳評評論員)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