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是否停止對沙特軍售?在軍火大單前,英法兩國閃爍其詞

2018-10-25 16:15:00
來源:澎湃新聞
字號

  據英國《獨立報》報道,自2015年3月沙特開始轟炸葉門後,英國對沙特出售大量的武器彈藥,其軍售額在兩年內就增加457%達190億英鎊。在歐洲各國政府就沙特記者卡舒吉被殺一案持續向沙特施壓之際,長期以人權高地自詡的歐洲多國,不得不在萬般糾結中重新考慮與沙烏地阿拉伯的軍售訂單和商業聯繫。但英法兩國模糊的態度,卻難以令人信服其對沙特採取行動的決心。

  在沙特官員上週末首次承認卡舒吉已死亡後,德國總理默克爾10月21日在西方國家中率先表示,她支援凍結德國對沙特的所有軍火貿易。23日,多個歐洲國家的部長級官員和商業領袖也缺席了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舉辦的有“沙漠中的達沃斯”之稱的“未來投資倡議”峰會。

  “只要沒弄清楚,就不會有武器出口到沙特,我非常明確地保證。”默克爾對記者説。但是,《華盛頓郵報》隨後報道稱,在這個敏感時刻,默克爾的決定令其他西方領導人的處境陷入尷尬。

  沙特歷來是軍火進口大國。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的評估,沙特一國就佔據2017年國際軍火進口總額的13.2%,排名全球第一。美國作為其首要軍火供應國,每年都向沙特出口鉅額武器裝備。去年5月20日,美國國務院發表新聞公報,宣佈與沙特達成為期十年、總額達3500億美元的所有軍售協議,其中1100億美元立即生效,創歷史之最。

  除美國外,歐洲各國也是沙特軍火採購的主要供應方。事實上,目前已經宣佈暫停對沙特軍售的德國並非向沙特出售武器最多的歐洲國家。而作為傳統上對沙特軍售“大戶”的英法兩國,態度卻比較曖昧,在是否繼續向沙特出售武器的問題上閃爍其詞。23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被問及軍售一事時,帶著怒意回絕了提問記者,24日,他在承諾“將考慮制裁沙特”時,卻對軍售和商業合作避而不談。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在面臨關於軍售問題的質疑時,也閃爍其詞,只顧強調與沙特的反恐合作。

  英國:歐盟中對沙特出口軍火最多

  在歐盟國家中,英國對沙特的軍火出售額最高。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數據,自2008年以來,英國已經累計向沙特出口了價值超過150億美元的軍火。自2013年以來,有48.8%的英國外貿軍火出口到了沙特,而沙特也是英國軍火的第一大買家。

  據路透社報道,今年三月,沙特王儲穆罕默德 本 薩勒曼在出訪英國期間,又與英國政府進一步確認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颱風”戰機採購合同。這項大單已歷經多年馬拉松式的談判,直到王儲訪英時,圍繞組裝戰機地點進行的談判才進一步推進。

  但是,“颱風”戰機採購合同簽訂時,英國上下出現了一片反對之聲。王儲與英國官員會面的會場附近聚集了大量的抗議者。他們認為,向沙特出售武器無異於給緊張的中東局勢火上澆油。

  “這項令英國蒙羞的合同一旦完成,利雅得的王公們和那些軍火巨頭必然彈冠相慶。”來自“反軍火貿易運動”的安德魯 史密斯(Andrew Smith)當時向路透社表示,“但是對於葉門和中東人民來説,這無疑是一場災難。“

  沙特記者卡舒吉遇害事件發生後,英國首相梅的態度卻令人玩味。與半年前俄“雙面間諜“中毒事件後激烈而迅速的反應截然不同,梅在得知卡舒吉遇害過程後,僅僅表示了對事件的”關切“——不但沒有明確譴責沙特,反而呼籲人們”保持耐心“。在面臨關於軍售問題的質疑時,梅則閃爍其詞,強調與沙特進行的反恐合作。

  《大西洋月刊》分析指出,梅作出如此曖昧的表態是因為英國不願意失去鉅額訂單,且英國政府十分顧忌與海灣國家關係惡化導致的外交後果。

  法國:幾位總統政見不一,卻均支援對沙特軍售

  “我不會回答你的問題,”總統馬克龍一口回絕法媒記者對沙特軍售問題的質詢,“只要我還呆在總統辦公室一天,這事兒就沒商量。就算人們不喜歡,那也沒辦法。”

  23日,正在巡視一處軍事基地的馬克龍被媒體追問是否會像德國總理默克爾一樣停止對沙特的軍售時,他帶著一絲怒意做出了上述回應。

  自薩科齊政府以來,無論執政黨派如何更替,保持對沙特軍售是三名政見不同的總統之間的“最大公約數”。

  據阿聯酋《海灣時報》(Khaleej Times)2008年報道,沙特曾于2006年向法國申請購買142架軍用直升機。該項合同在薩科齊任期內完成。

  2014年,奧朗德政府與沙特達成意向,向沙特出售價值30億美元的軍火。根據法國24電視臺(France 24)的報道,在該協議框架下,沙特會將這些軍火用於武裝黎巴嫩軍隊。

  但是,沙特、法國與黎巴嫩的關係十分微妙。外界一直批評沙特多年以來嘗試干預黎巴嫩的內政。去年11月4日,黎巴嫩總理哈裏裏訪問沙特期間,被迫宣佈辭去黎巴嫩總理一職。直到一個月後的12月5日,已經回到黎巴嫩的哈裏裏又宣佈撤回辭職聲明。據《紐約時報》今年五月報道,馬克龍事後透露,正是他飛赴沙特首都利雅得緊急斡旋,才化解了這次外交危機。

  據路透社今年3月報道,法國目前是世界第三大軍火出口國。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報告則顯示,2013年到2017年期間,法國的對外軍售額相比2008到2012年期間增長了225%。海灣國家,尤其是沙烏地阿拉伯是其近年來的主要客戶之一。在歐盟國家中,法國對沙特的軍售額緊隨英國之後,位居第二。

  路透社稱,在2016年,法國向沙特出口了價值20億歐元的武器。今年4月,沙特王儲訪法之後兩國又簽訂了新的軍購大單。法國軍火巨頭達索(Dassault)和泰雷茲(Thales)均與沙特簽有大單。

  馬克龍4月在巴黎接待到訪的沙特王儲穆罕默德 本 薩勒曼之後表示,“法國的立場是清楚的:毫無保留地支援沙特的國家安全,譴責胡塞武裝的導彈的襲擊。“

  法國的對外軍售批准程式與其他歐盟國家不同。政府頒發武器出口許可證並不需要得到議會的批准。一個由總理牽頭,外交部長、國防部長和經濟部長參加的專門委員會可以繞過議會,在內部討論後即可頒發武器出口許可。

  德國:數額較小,停止軍售損失不多

  就在默克爾在西方國家中率先宣佈暫停對沙特軍售前不久,今年9月,德國剛與沙特簽訂了一份軍售協議。

  據《德國之聲》報道,德國經濟部長今年9月為一項向沙特出口四套火炮定位系統(artillery positioning system)的合同開了綠燈。

  德國作為重要的軍火出口國家,在大中東地區有眾多客戶,主要包括沙特、土耳其和以色列。

  2011年,德國和沙特簽署鉅額軍火合同,沙特從德國採購數百輛先進坦克。次年,德國又批准向沙特出售價值12億歐元的軍火,使沙特一躍成為德國軍火的最大進口國。

  今年10月1日,就在記者卡舒吉進入沙特駐伊斯坦布爾領事館前一天,德國外交部承認德國軍火企業對沙特的軍售額迅速上升。今年以來,德國已向沙特出售了超過4億歐元的軍火。

  不過,與英法等國相比,德國對沙特的軍售額顯然較小。

  或許與此相關,當英法德三國于21日就卡舒吉遇害一事聯合向沙特施壓後,英法兩國並未跟隨德國暫停對沙特軍售的腳步——顯而易見,在這場“面子與裏子不可兼得”的糾結中,英法領導人難以對來自沙特的真金白銀説不。

  據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報道,近六年以來,得益於西方國家的武器和裝備輸入,沙特已經極大地提升了其海軍實力,並增強了其陸軍在葉門境內的部署能力。沙特甚至還計劃為馬來西亞訓練潛艇部隊。

  而作為這一切的後果,據英國《衛報》10月16日援引聯合國駐葉門人道主義官員稱,如果戰爭繼續下去,將有大約1300萬平民在未來3個月內面臨嚴重的食物短缺,使葉門面臨100年來最嚴重的饑荒。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