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孫玉清:忠誠于黨和人民的“戰將”(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2018-10-24 13:25: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據新華社武漢10月23日電 (記者徐海波)金秋十月,天空飄著小雨,在大別山南麓的湖北省紅安縣高橋鎮汪家畈村,一座座小洋樓掩映在青山綠水間,一派祥和……記者在孫家灣找到了忠誠于黨和人民的“戰將”孫玉清烈士的故鄉。

  孫玉清,1909年3月出生於湖北黃安縣(今紅安縣),1927年11月參加黃麻起義,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不久加入中國共産黨,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歷次反“會剿”“圍剿”的戰爭,以及紅四方面軍創建川陜根據地的鬥爭。

  因作戰勇敢、指揮出色、戰功卓著,孫玉清被授予“以一勝百”獎旗,獲得“戰將”美稱。1934年,孫玉清任紅四方面軍第31軍軍長,1935年8月任紅四方面軍第9軍軍長,參加了長征。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長征勝利會師後,孫玉清率紅9軍與兄弟部隊一起,奉中革軍委的命令,相繼西渡黃河,組成西路軍,執行寧夏戰役計劃,與長期盤踞在黃河以西的國民黨西北反動軍閥馬步芳、馬步青等馬家軍展開了艱苦慘烈的浴血拼殺。

  經過5個月的浴血鏖戰,西路軍在給反動軍閥部隊以重大打擊後,終因敵我力量懸殊,自然環境惡劣,部隊彈盡糧絕,遭受重大損失和犧牲。孫玉清同王樹聲、李聚奎、方強、朱良才等部分指戰員一起,根據黨中央指示精神,率部向陜北方向突圍。

  1937年3月,孫玉清帶領數十名被打散的幹部戰士突圍,在甘肅省酒泉南山一帶與大批敵軍遭遇負傷被俘。

  孫玉清被敵人押到西寧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震動。馬步芳因抓住紅9軍軍長而十分得意,召集大批軍政要員,親自審訊孫玉清。孫玉清大義凜然,義正詞嚴,當場揭露和斥責反動軍閥當局拉伕抓丁,耗國家資財,養兵禍國,不抗日卻專打紅軍的罪惡行徑。

  孫玉清説:“我從參加革命時起,就把生死置之度外,現在我死而無憾,並引以為榮!”馬步芳不甘心失敗,使出了一系列軟硬兼施的伎倆。他讓孫玉清見被俘後被迫服苦役的妻子和其他紅軍戰士。孫玉清告訴妻子:“不要害怕!”他鼓勵戰士們説:“西路軍雖然失敗了,紅軍仍然存在,陜北的紅軍壯大了,黨中央在陜北建立了根據地!”

  孫玉清寧死不屈、忠誠于黨和人民的硬骨頭精神,使敵人惱羞成怒,于1937年5月下旬,將孫玉清殘忍殺害。孫玉清犧牲時年僅28歲。

  講起孫玉清的英雄事跡,他的胞弟孫世清有説不盡的自豪和講不完的故事。孫世清告訴記者,每年清明,他們整個家族都要趕到位於紅安縣七里坪鎮的鄂豫皖蘇區中心烈士陵園,為孫玉清掃墓。

  《 人民日報 》( 2018年10月24日 04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