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為了消除質押風險,這些公司十八般武藝全用上了

2018-10-19 16:55:00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權威、深度、實用的財經資訊都在這裡

  解鈴還須繫鈴人。被困流動性危機的滬市上市公司大股東們在有望獲得外部力量“雪中送炭”的同時,也在主動謀出路、拿實策,抓緊時間、抓住機會紓困:求援的求援、盤資産的盤資産、退出的退出,有些大股東還創新方式方法,動用各種資源來化解風險。

  加速盤活資産降杠桿

  對於存在大股東高比例質押的上市公司,流動性較強的控股股東會選擇儘快將風險扼殺在萌芽狀態。多家本來大股東質押比例超過90%的公司,其大股東通過快速盤活上市公司體外資産方式償還借款。

  以神奇制藥為例,截至2018年2月10日,公司大股東神奇投資及其一致行動人邁吉斯分別持有公司1.31億股、8800萬股股份,合計約2.19億股,當時公司股價較2016年高點已經腰斬。由於大股東的多筆質押發生在2016、2017年間,伴隨股價下跌,大股東不得不進行補充質押,導致神奇投資直接和間接所持的2.19億股股份中有2.05億股處於質押之中,質押比例高達93.6%。不過,通過盤活資金,神奇投資火速將質押比例降了下來,于4月13日、5月31日、7月4日依次降至88.14%、63.43%和41.48%。

  所持資産變現能力較強的大股東及早盤活資産,是解開股權質押“連環扣”的明智選擇。如人福醫藥,9月13日,公司大股東當代科技將質押給信達資産湖北分公司的8.63%上市公司流通股解除質押,致自身的質押比例降至70.3%。而根據公司半年報,截至6月30日,當代科技的股權質押比例高達93.4%。據了解,當代科技是通過盤活旗下資産,加快資金回籠,提前償還借款,從而解除了質押。

  引入“外援”形成多贏

  比起上述“自力更生”的大股東,一些主業穩健、頗有吸引力的公司的大股東選擇了適當“求助外力”。外援的加入,不僅能夠幫助大股東拓寬融資渠道,與大股東的戰略發展相契合,其自身則實現了低成本入股,有望形成“多贏”格局。

  例如,10月15日,精達股份控股股東特華投資控股披露,已與華安保險簽訂股份轉讓協議,轉讓其所持流通股17595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9%。本次轉讓後,特華投資的持股比例下降至12.8%。這是滬市公司大股東尋求風險化解的最新案例之一。根據公司此前公告,截至10月11日,特華投資所持4.26億股中的2.68億股處於質押狀態,質押比例為62.9%,而這一比例今年最高時一度接近90%。

  類似的還有美克家居的大股東美克集團。截至9月11日,美克集團持有公司股份6.5億股,質押比例為79%,而此前美克集團質押比例曾超過90%。之所以有如此改善,是因為美克集團調整了産業戰略佈局。“此前,受集團控股99%的子公司美克化工影響,大股東資金較為緊張,但集團逐步退出化工相關領域,美克化工選擇引入國有資本,從而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大股東的流動性。”接近公司的人士向記者表示。

  對於主業不振或者存在一定瑕疵的上市公司而言,其大股東話語權較弱,控制權讓渡或是更優的選擇,如*ST藏旅、松發股份。

  日前,*ST藏旅發佈公告,宣佈完成工商變更登記,控制權變更塵埃落定。今年年中,公司公告稱,新奧控股受讓國風集團及考拉科技持有的國風文化與西藏納銘各100%股權,從而間接持有4616萬股上市公司股份,佔公司總股本比例為20.34%,將入主上市公司。本次股權轉讓採用承債式收購方式,新奧控股向出讓方支付4.12億元的股權轉讓款,同時國風文化與西藏納銘應付各自原股東的債務合計6.78億元由新奧控股負責清償。

  *ST藏旅股價已從年初的最高23.09元下跌至不到10元。公司大股東國風集團除了通過國風文化持有公司11.46%股份外,還直接持有公司13.18%股份。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國風集團直接持有的2992萬股公司股份中,有2972萬股處於質押狀態,隨著股價的深跌,國風集團面臨平倉壓力。而新奧控股的入主,不僅使得國風集團于6月底全部解除股權質押,緩解了其質押風險,還緩解了公司面臨的債務危機,給公司帶來了産業發展的新機會。

  化解危機手法有創新

  在化解質押風險上,一些公司的大股東在手法上有所創新。“大股東是化解質押危機的關鍵人,儘管有些公司的質押危機是否解除還需要長期觀察,但這些大股東的嘗試和勇於承擔的態度值得肯定。”相關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

  10月13日,龍韻股份披露股權質押情況:截至當日,公司大股東段佩璋直接持有的公司3069萬股份中,累計質押1534萬股,佔其所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49.98%。而在今年3月中旬,段佩璋的股權質押比例高達98.9%。即使算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質押比例亦高達84.25%。

  復盤段佩璋降低質押比例的過程可以發現,其採用了將質押股份逐筆解除質押,雖然期間伴隨幾筆小規模的重新質押,但整體上質押股份數量不斷下降,從而達到了逐步降杠桿的效果。“龍韻股份大股東的做法其實是把持股分多筆,在多個銀行和券商處質押,一旦某一筆質押接近平倉線,公司立即提前還款,避免平倉風險。”有接近公司的人士表示。

  華夏幸福大股東則是“股權轉讓+業績對賭”模式的嘗試者之一。今年7月10日,公司大股東華夏控股擬以137.7億元向平安資管轉讓其所持19.7%股份。完成轉讓後,公司大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42.67%,平安資管方面持股19.88%。作為條件,後者有權向董事會提名2名候選人;華夏控股承諾上市公司2018年至2020年歸母凈利潤較2017年分別增長不低於30%、65%和105%,如未達承諾業績,大股東將向平安資管進行現金補償。在業界看來,華夏幸福大股東的這一做法算得上一種“名股實債”的融資之舉。

  易見股份走的是另一條“捷徑”,即在大股東股份處於凍結狀態或者處於限售期,其股權變更不易的情況下,選擇了表決權的讓渡。9月27日,公司大股東九天控股所持4.24億股被質押的股份,因華融資産申請保全被全部凍結,而公司股價在9月28日接近跌停。同時,在公司前十大股東中,七名股東質押股份總數佔總股本的61.7%,公司控制權隱含風險。在此背景下,10月7日,公司大股東將所持19%股份對應的表決權等股東權利委託給有點肥科技,擁有29.4%表決權的原二股東滇中集團由此被動成為公司新的大股東,公司實控人由冷天輝變更為滇中新區管委會,同時九天投資和有點肥科技出具不謀求控制權的承諾。至此,公司迎來一個新局面。“本次權益變動完成後,滇中集團將整合公司資源繼續支援上市公司各項業務發展。”在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中,滇中集團如此表述。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