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時代鐵路榜樣|亞庫甫阿沙木都:鐵路人變身“莊稼漢”,“扶”起貧困村新“綠洲”

2018-10-18 18:42:00
來源:中國鐵路
字號

  他是一名鐵路人

  卻駐守在沙漠邊緣的貧困村

  從宿舍到田間地頭

  從鐵路職工變身“莊稼漢”

  他把以往對鐵路工作的感情

  融入村民的生産生活中

  他就是新時代鐵路榜樣

  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

  駐和田縣拉依喀鄉達奎村工作隊

  副隊長亞庫甫阿沙木都

  3年來

  在他的帶領下

  村裏233戶貧困戶

  有170戶563人

  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核桃種植産業持續擴大

  全村人員收入平均增加8000元

  村裏地面硬化面積增加28%

  生活基礎設施、文化設施得到全面補強

  精準施策

  開準藥方拔窮根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縣色格孜庫勒鄉色格孜庫勒村地處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面積4萬餘平方公里,山區佔95%、沙漠佔3.7%、綠洲僅佔1.3%,35.2萬人口中,維吾爾族佔99%。這裡是全國“三區三州”重點貧困地區,也是新疆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為進一步加大對和田縣的

  精準幫扶力度

  打造一支鄉親們眼裏的

  “精準扶貧的工作隊”

  從2014年開始

  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

  先後分5批,累計選派52名

  後備幹部持續接力

  到和田縣2個鄉鎮12個村駐村

  37歲的亞庫甫阿沙木都

  是阿克蘇車務段俄霍布拉克車間副主任

  2015年3月開始在達奎村駐村

  達奎村有527戶2239口人

  種植核桃幾乎是

  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

  亞庫甫阿沙木都聯繫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科學院

  先後邀請3名專家到村裏講授

  農業種植、林果業病蟲害防治知識

  助力村民核桃豐收

  核桃是一種喜水的作物,遇到連續乾旱的天氣情況,要及時為它補水,否則會對核桃生長髮育造成不良影響。

  在烏魯木齊局集團公司的支援下,駐村工作隊決定為達奎村修建一條灌溉幹渠。亞庫甫阿沙木都被任命為幹渠施工總指揮。

  亞庫甫阿沙木都

  每天和設計人員一起

  仔細研究幹渠的走向

  設計工程規劃

  一連3個月都吃住在

  幹渠施工工地上

  既是指揮員

  又是突擊隊長

  3年來他先後組織修建了

  3條重要防滲引水幹渠

  解決了185戶貧困戶

  1000畝核桃的節水灌溉問題

  為全村耕地實現水利灌溉網路化

  奠定了基礎

  他還多次與有關部門溝通

  為達奎村聯繫架設了高壓線

  平整修建了一條通向外界的公路

  為開發建設和田縣立下了大功

  如今達奎村流水潺潺

  牲畜興旺,生機盎然

  已經實現了脫貧

  肩負重托

  在他面前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幾年來

  烏魯木齊局集團公司

  資助色格孜庫勒鄉

  實施葡萄立架改造、嫁接改良、

  葡萄定植和土地整理4300畝

  建設了2座風冷保險庫、

  210座葡萄晾幹房

  資助貧困戶修建葡萄長廊3.5公里

  戶均增加葡萄種植面積0.6畝

  他們還在朗如鄉和拉依喀鄉

  扶持貧困戶養雞、養鵝

  種植紅棗、香梨、黑枸杞、和田土桃

  貧困群眾有了更多增收渠道

  色格孜庫勒鄉現在是

  和田地區遠近聞名的葡萄之鄉

  依託葡萄産業,全鄉有

  658戶2982人實現了脫貧

  拉依喀鄉經過鐵路多年的幫扶

  2016年全鄉實現了脫貧

  這些成績

  都是亞庫甫阿沙木都

  及駐村工作隊全體同志

  辛苦工作的結果

  “我一隻羊能賣1500元錢,織一張地毯能賣1800元錢。”3年前,奧布力艾山奧布力還是名副其實的貧困戶。亞庫甫阿沙木都與駐村工作隊的同志們一起,幫助他開展家庭養殖、種植,還贈送他1台地毯編織架,為他申請了國家富民安居房。如今他脫了貧,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2015年以來

  烏魯木齊局集團公司在和田縣

  實施“美麗庭院、幸福人家”

  庭院經濟發展工程

  資助5個村528個貧困戶

  發展庭院經濟

  按照“五個一”標準規劃庭院

  (建一座畜禽棚圈、搭一個葡萄架子、

  開一畦菜地、種一片果樹、養一群雞羊)

  實施特色養殖種植

  讓貧困戶增收

  走上脫貧致富路

  “大哥,我們有民族團結一家親微信群,我把你家要銷售核桃的資訊已經發到幾個群裏了,你家核桃品質這麼好,不愁賣不掉。”亞庫甫阿沙木都對烏加阿卜杜拉買買提説。

  看著村民舒展開的眉頭

  亞庫甫阿沙木都的

  心裏是那樣踏實:

  能夠讓普通群眾了解到國家政策

  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一些困難

  自己的收穫遠遠多於那有限的付出

  情注和田

  讓更多人聚攏在黨旗下

  “要想致富

  首先要讓大家在精神上脫貧”

  這是亞庫甫阿沙木都

  給自己定下的目標

  剛到達奎村的時候

  村裏很多貧困家庭的兒童

  冬天連一雙保暖的鞋都沒有

  他著急得天天上火

  為了解決穿鞋問題

  他多方尋求幫助

  終於聯繫到了某慈善基金會

  為村裏貧困學生

  捐贈了價值5萬元的愛心鞋

  他聯繫和田縣友好醫院為村民們免費體檢,發放各類藥品100余種,價值2萬餘元,為45名患有皮膚病的兒童免費醫治,發放了價值1萬餘元的藥品,讓村民們第一次體驗到了全程化醫療幫扶。

  2017年,在他的積極努力下,全國鐵道團委和社會力量向達奎村捐贈了價值5萬元的書籍、數臺電視機和多臺筆記型電腦。村民們第一次通過網路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作為一名少數民族共産黨員

  亞庫甫阿沙木都始終不忘初心

  不忘黨的培養

  牢記著自己的使命

  致力於把黨的溫暖

  傳遞給更多的人

  晚上的業餘時間他還承擔

  村裏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教學工作

  成為村民們尊敬的老師

  在他的影響下

  僅2017年

  達奎村就有4名積極分子

  被發展為預備黨員

  15名青年被列為積極分子

  全村26名村民向黨組織

  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為實施精準脫貧奠定了思想基礎

  矢志為民,奮鬥不息

  千余個日夜的濃情躬耕

  讓這個鐵路人變身的“莊稼漢”

  更加堅定地投身於

  精準扶貧事業

  點點滴滴的小事

  飽含著他對每一個村民的關愛

  在他嚴肅表情後面

  是一顆溫暖的心

  一顆勇於擔當的期盼的心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