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記者“失蹤”案考驗美沙關係 特朗普與沙特誰能離開誰?

2018-10-18 10:57: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駐美國、新加坡特約記者 蕭達 辛斌 環球時報記者 崔傑通 汪析】“有據可查,我在沙特沒有金融利益。凡是認為我在沙特有金融利益的都是假新聞(很多假新聞)!”1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推特上憤怒發文自證清白——熟悉當下美國政治的人都知道,這意味著“推特總統”遇到了大麻煩。兩周前,沙特記者哈蘇吉在沙特駐土耳其領館“失蹤”,沒人想到會引發一場巨大的國際外交風暴,而特朗普被捲入風暴眼,且隨著“肢解”等傳言蔓延風暴還在進一步升級。特朗普政府為什麼對沙特記者失蹤事件反應如此遲鈍?特朗普本人為何不遺餘力為沙特辯解?這成為美國現在吵得最兇的話題。

  沙特是特朗普上臺後出訪的第一個國家,到底是為了私人商業利益還是美國國家利益不得而知,但沙特對美國中東戰略的意義一直不同尋常。

  美國卡托研究所學者阿什福德16日在《今日美國》報上撰文稱失去沙特美國會更好。他分析道,就全球石油市場來説,現在與卡特總統時期相比已大相徑庭,當時美國需要保衛中東以保護石油進口,今天美國已不那麼依賴中東能源。就軍售而言,特朗普認為對沙特的軍售對美國經濟至關重要,這種看法是錯誤的,軍售數字並非如表面上那麼炫目,也不是那麼有利可圖,事實上,專家認為傳説中的沙特1100億美元對美軍購事實上只值280億美元,更重要的是,它只與美國國防産業的一小部分有關。

  支援特朗普的福克斯新聞網17日則稱,哈蘇吉之死是悲劇,如查出與沙特政府有關聯,應予以問責,但哈蘇吉之死沒有美國戰略關切重要,後者需要美國維持與沙特政府的良好關係。美國必須行動,不為沙特,而是為了“我們自己的國家利益”。美國必須緊盯這個地區的最大威脅伊朗,必須與阿拉伯盟友聯手應對伊朗威脅,而沙特在阿盟中地位關鍵。如果沙特現政府垮掉,強硬派上臺不符合美國利益。英國《金融時報》認為,沙特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國和最大的武器進口國,如果美國真的嚴懲沙特,它也會疏遠海灣國家,那麼除了以色列之外,它可能在中東地區再沒有其他親密盟友。特朗普政府很可能會盡力限制哈蘇吉事件的外交影響,就連美國國會也會謹慎行事。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