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世界洗手日:注意!洗手這件小事也許你一直都做錯了

2018-10-15 13:30: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10月15日是世界洗手日。有些人會覺得,“洗手哪有那麼多講究,直接放在水龍頭下面衝衝就好了。”雖然我們每天都在洗手,但是大多數人卻不知如何正確科學地洗手,甚至“越洗越臟”。洗手這件平凡的小事你真的做對了嗎?快來了解一下洗手的正確方法吧。

  研究表明,正確洗手能有效預防疾病的傳播。秋冬季節是多種傳染病的高發季節,通過加強手部衛生可以有效預防這些疾病的發生。

  正確洗手需要注意什麼?

  洗手一定要用流動水,不要用盆水,揉搓時間至少要15秒以上。不能僅僅只用清水洗手,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才能有效去除病原菌。另外,肥皂在使用過程中應保持乾燥,及時清洗肥皂盒,如果盒底不能保持乾燥,潮濕的環境下也會滋生細菌,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多人共用香皂也不衛生。

  洗手的誤區

  誤區一:所有洗手液都能殺菌

  洗手液主要分為普通型和抗菌殺菌型,因此並不是所有的洗手液都有殺菌作用。在抗菌殺菌型洗手液中,抗菌型有殺菌作用,但殺菌率比較低,一般是大於90%就可以標抗菌作用,而殺菌型洗手液要求對目標菌殺菌率達到99.99%。

  誤區二:用免洗洗手液替代洗手

  使用免洗洗手液,始終會有物質留在手的表面,所以平常儘量少用,最好還是用流動清水和肥皂洗手。此外,還有不少人就餐前直接用“省事”的消毒濕巾代替洗手。專家指出,濕巾不能代替洗手,濕巾再怎麼反覆擦手,也無法去除皮膚表面的細菌。

  誤區三:洗手液用得越多越好

  很多人生怕洗不乾淨,所以按出大量洗手液在手上,洗的時候使勁揉搓。事實上,這樣的深度清潔會損傷皮膚,使皮膚不但留不住水分,還更容易讓病菌侵入。

  誤區四:用洗手盆洗手

  很多人認為,使用洗手盆洗手,手也能洗乾淨。其實經過反覆洗手後,洗手盆裏的水已弄臟了。用臟水洗手,手仍然是臟的,根本達不到洗凈手的目的。甚至還有多人合用一盆水洗手,那手被污染的程度就更為嚴重。

  誤區五:洗手後用毛巾幹手

  洗手後應自然乾燥或用一次性紙巾擦乾。最好不要使用毛巾,因毛巾容易潛藏病菌,易使洗凈的雙手沾染病菌,更不要用公共毛巾。

  誤區六:晾完衣服不洗手

  臟衣服和洗衣機裏面的細菌,會在洗滌過程中沾染到衣物上。晾衣服的過程中,雙手很可能沾上這些細菌,衣物經過紫外線照射最終能達到消毒目的,手卻常常被忽視。

  正確洗手的七個步驟

  第一步:洗手掌。流水濕潤雙手,塗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對,手指並攏相互揉搓。

  第二步:洗背側指縫。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三步:洗掌側指縫。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揉搓。

  第四步:洗指背。彎曲各手指關節,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五步: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六步:洗指尖。彎曲各手指關節,把指尖合攏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七步:洗手腕、手臂。揉搓手腕、手臂,雙手交換進行。

  哪些情況下應該洗手?

  1、準備食物,接觸生肉等;

  2、飯(進食)前便後,吃藥之前;

  3、接觸錢幣之後;

  4、接觸別人之後,尤其去醫院或接觸病人後(前);

  5、做完掃除工作之後、處理垃圾;

  6、戶外運動、作業、購物後;

  7、在室外玩耍沾染了臟東西之後;

  8、接觸過血液、淚液、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後;

  9、抱孩子之前,尤其是接觸過傳染物品的,更要經過消毒,反覆洗;

  10、接觸寵物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