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破解青少年“網路迷局”需要“集體補課”

2018-10-11 16:36:00
來源:中安線上
字號

  “12歲小學生打賞網路主播,花掉環衛工母親4萬元積蓄;一青少年沉迷網際網路賭博,走上盜竊之路;13歲少年沉迷某款網路遊戲,疑似模倣遊戲中翻墻跳樓動作而身亡……”近期,《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連續報道了青少年過度沉迷網路現象及調查分析,引發強烈反響。

  當前,網路成癮現象十分嚴峻。《中國兒童的數字化成長及網路素養狀況研究報告(2016-2017年)》顯示,在網路接觸上,平均有超過28.3%的學齡前兒童(3-6歲)每天使用網路的時間在30分鐘以上,5歲時網路使用時間超過30分鐘的兒童,已達到31.6%。此後,隨著年齡的增長,網路使用時間逐漸增加,到了14歲,已有60.8%的少年網路使用時間超過30分鐘。去年底的一項調查顯示,被調查未成年人網際網路總體普及率高達98.1%。

  當網路影響到生活方式,甚至成為“必需品”的時候,網癮這種成癮方式愈演愈烈。有的孩子玩手機連吃飯、睡覺都給忘了,有的孩子把玩手機成了“學習的唯一動力”,成績卻直線下降,有的家長無奈地戲稱“要想毀了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沉迷網路,不僅讓孩子們的家庭觀念薄弱,而且讓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受損,親子衝突加劇,有的還因此出現各種心理障礙,甚至發生自殘、自殺、違法犯罪行為。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網路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

  破解青少年沉迷手機世界“迷局”,考驗著廣大家長和社會各方的智慧。首先,家長要補好“示範課”。一些研究人員表示,通過分析整理部分案例發現,青少年過分沉迷網路的主要責任在家長身上。因此,作為孩子第一監護人的父母,應當限制孩子使用手機、正確教育孩子適當使用手機、啟發青少年學習慾望,讓手機成為工具而不是沉溺其中。其次,網企要補好“責任課”。正如不少家長所言,家庭教育並不是萬能的,孩子沉迷網路的“鍋”也不能讓家長們來背。時下,有些遊戲開發商為了賺孩子的錢,專門研發門檻低、互動性強、獎勵誘惑多的網遊;有的甚者在遊戲中添加淫穢、賭博的成分,讓一些青少年“根本停不下來”。對此,相關部門要落實監管責任,依法治理。特別是網路企業也要擔起責任,通過加強用戶身份核實、推出防沉迷系統等措施,強化遠端管控。

  同時,家庭和學校要補好“引導課”。預防青少年沉迷網路,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引導不能缺席。強制命令、一味禁止容易激發逆反心理,關鍵是幫助孩子做到健康上網、正確用網。家庭和學校都應該充分認識網路“雙刃劍”的危害性,提升網路應用、網路教學的“可控性”,共同補上“網路安全這一課”,正確引導青少年樹立良好的網路使用習慣、提高自主辨別網上不良資訊的能力。

  此外,全社會要補好“參與課”。第42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超8億人,其中21.8%的上網者年齡在20歲以下,不足10歲的網民約有2900萬。網路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青少年沉迷網路問題,涉及到千家萬戶,事關國家的未來,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每個人都不應該做旁觀者,人人都是提醒者、行動者。只有多方發力、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讓青少年遠離“網路沉迷的陷阱”。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