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鐘社文:科學把握新時代的內在規定性

2018-10-09 13:30:0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字號

  黨的十九大報告莊嚴宣佈:“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這個重大而科學的政治論斷,包含著與以往時期不一樣的“新”的內在規定性。新時代“新”的內在規定性主要體現在社會主要矛盾、黨的歷史使命、黨的指導思想、發展戰略、黨的建設新要求以及世界意義等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前瞻性的幾個方面。正是這些內在規定性標誌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方位;也正是這些內在規定性發揮著坐標引導作用,才能取得五年來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無疑,深刻分析和科學把握新時代這一全新的重大政治判斷深刻而豐富的內在規定性,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新時代“新”在社會主要矛盾的深刻轉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探索、開創、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進程中,不斷地積累著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歷史性變化的堅實基礎。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

  五年來的偉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直接催化出對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判斷。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經濟建設、全面深化改革、民主法治建設、思想文化建設、人民生活改善、生態文明建設、強軍興軍、港澳臺工作、全方位外交、全面從嚴治黨等方面取得了全方位的、開創性的偉大成就;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深層次的、根本性的歷史性變革。正鋻於此,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新時代“新”在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飛躍

  任何一個理論成果的産生都是時代的産物,都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回答重大時代問題的理論昇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外形勢變化和我國各項事業發展給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一個“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時代課題,需要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作出系統回答。圍繞回答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我們黨從理論指導上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佈局、戰略佈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基本問題作出理論分析;在行動綱領上,根據新的實踐對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統一戰線、外交、黨的建設等作出政策指導。經過五年來理論與實踐的良性互動,形成了系統完整、邏輯嚴密、內涵豐富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並且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取得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不僅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而且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次偉大飛躍,是新時代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發展。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