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邁向全球“創新之都”(慶祝改革開放40年 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
鋼琴曲響起,800架無人機編隊飛向空中,“大鵬展翅”的編隊造型,照亮深圳夜空。
9月20日,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綜藝晚會《追夢——改革開放再出發》上,深圳再次展現科技創新魅力。
目前,深圳市聚集中國電子資訊前10強的企業總部或區域總部;2017年全社會研發投入超過900億元,佔GDP比重4.10%,居全球前列;PCT國際專利申請20457件,佔全國申請總量的43.07%,連續14年居全國城市首位。
“先進技術和裝備是買不來的,要培育更多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和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深圳市市長陳如桂表示,深圳將把創新的旗幟舉得更高,加快建成全球“創新之都”。
構建創新綜合生態
“6個90%”凸顯自主創新活力
在220米外就能發現目標、動態識別人臉;一個系統即可完成人臉、手機和車牌的多項識別……光啟集團研發的“超級智慧系統”,可廣泛應用於城市公共安全與城市治理。
成立僅8年,專利申請總量已超過4400件,光啟集團是深圳眾多創新企業的縮影。
深圳自主創新最大的特點是“6個90%”:90%的創新型企業為本土企業、90%的研發人員在企業、90%的研發投入源自企業、90%的專利産生於企業、90%的研發機構建在企業、90%以上的重大科技項目由龍頭企業承擔。
在這樣的創新氛圍中,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龍頭企業應運而生:華為成為全球最大通信設備製造商;騰訊成為全球最大網際網路公司之一;比亞迪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企業……
在鼓勵企業自主探索的同時,深圳在産業佈局上進行引導。近年來圍繞5G、新型顯示、整合電路、機器人、石墨烯、新能源汽車、精準醫療等新興産業領域,規劃建設了10個製造業創新中心。目前,多個創新中心先後掛牌。
新興産業的發展,離不開基礎創新的源頭支撐。
今年3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切哈諾沃精準和再生醫學研究院成立。研究院關注癌症和傳染性疾病診治的精準醫療,以及幹細胞療法治療中風、帕金森、糖尿病等疾病的再生醫學,是港中大(深圳)組建的第三個由諾貝爾獎得主命名的研究院。
深圳還相繼建成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和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室,並啟動建設首個國家基因庫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截至2017年底,深圳累計建成創新載體1688家,其中國家級110家,省級175家,覆蓋了深圳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領域;培育了93家集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産業發展“三發”一體化的新型研發機構。2017年,深圳新組建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3家、基礎研究機構3家、製造業創新中心5家。
營造人才創新環境
人才驅動激發創新源泉
9月4日,47歲的澳大利亞籍華人、深圳順豐泰森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審計監察高級經理張威,在深圳前海拿到了永久居留身份證。“出入境和日常生活都會方便很多,這個證讓我有了歸屬感。”張威説。
這種便利緣自深圳實施的“人才強市”戰略。近年來,深圳先後出臺《關於促進人才優先發展的若干措施》《深圳經濟特區人才工作條例》;今年深圳還將出臺實施“鵬城英才計劃”“鵬城孔雀計劃”等。
這些措施可謂“大手筆”:支援事業單位科研人員離崗創業;到2035年新增建設籌集人才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不少於100萬套。
“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刻在深圳人才公園語錄石上的這句話,昭示著深圳重才、愛才、求才的意志和決心。
2012年,29歲的斯坦福大學博士劉自鴻在深圳創立柔宇科技。6年來,公司不僅創造了打破世界紀錄、厚度僅0.01毫米的全球最薄彩色柔性顯示屏,還建成了全球首條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類六代全柔性顯示屏大規模量産線,滿産規模超過每年5000萬片。
“深圳這個城市充滿活力,更多元化、更具包容性,不同的文化會産生很多的火花,而這些往往是創新的來源。”劉自鴻説。
“人才不斷來深創業發展,為深圳未來發展提供了更強的後勁。”深圳市政府秘書長李廷忠介紹,2017年深圳新引進“孔雀計劃”創新團隊30個,引進各類人才26.3萬名,增長42%。目前,深圳人才總量超過510萬。
優化營商政務環境
政府成為最大的服務員
“我們公司2312萬元的留抵退稅到了!”9月3日,深圳市鐵漢生態環境有限公司的稅務工作負責人江國強興奮不已。
鐵漢生態是生態環境建設上市公司。2016年5月至2017年末,該公司共産生留抵稅額4625萬元。這在以前只能挂在公司賬上。今年7月,深圳市稅務部門主動告知鐵漢生態,可享受退還增值稅留抵稅額政策,並迅速為其辦理相關手續。
“留抵稅額挂賬上會佔用公司大量資金。”江國強説,“多虧稅務部門主動到府,解決了我們擴大研發的資金難題。”
在深圳,和鐵漢生態一樣受益於政府服務的企業還有很多。從率先實現商事登記“三十證合一”,到300項“不見面審批”;從建設項目總審批不超過90個工作日,到“企業辦事不出區、市民辦事不出街”的“全城通辦”……深圳密集出臺一項項便民利民措施,改善營商環境,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深圳市委宣傳部理論處處長楊建認為,企業是深圳創新的主體,深圳市政府需要做的,就是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服務,“營商環境好了,市場自然有活力。”
2017年,深圳新登記商事主體55.2萬戶。全市累計登記商事主體達309.4萬戶,總量居全國城市首位。每千人擁有商事主體261戶,擁有企業151戶,創業密度居全國城市首位。
培育創新創客文化
吸引全球創新資源匯聚
9月25日中午,深圳華強北國際創客中心7樓,荷蘭人亨克正聚精會神地敲打著代碼。亨克2011年來到深圳創業,2016年進駐華強北國際創客中心,從事LED螢幕設計,“在這裡定制特殊曲面LED屏只要3周,全球其他任何地方最快也要6個月。”
全球數一數二的完整電子製造和網際網路産業鏈,為創客發展提供了最好的土壤,也是全球創新資源匯聚于深圳的重要原因。
當前,深圳正在加速匯聚全球創新資源:ARM中國總部、空客中國創新中心等80個優質項目落戶深圳;蘋果、微軟、高通、英特爾、三星等跨國公司在深圳設立研發機構、技術轉移和科技服務機構;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在深圳陸續掛牌成立。
2016年底,受南方科技大學邀請,諾貝爾獎獲得者羅伯特 格拉布斯,在深圳設立了中國內地首個以諾貝爾獎得主命名的研究機構——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這裡與矽谷一樣的創新精神和創新環境,是吸引我來的重要原因。”格拉布斯表示。
2018年1月,在深圳市委六屆九次全會上,深圳以“創新”為關鍵詞,提出了未來發展目標——到2020年,基本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到2035年,建成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創新之都;到本世紀中葉,成為競爭力影響力卓著的創新引領型全球城市。
“深圳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必將以改革開放、創新驅動而強。”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表示,深圳將紮實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加快基礎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金融支援的全鏈條創新,把深圳這座城市的創新基因再強化、再鞏固、再提升,努力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之都”。
《 人民日報 》( 2018年10月08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