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上半年我國資訊消費持續擴大 計劃到2020年規模達6萬億

2018-10-04 17:2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4日訊(記者 李方) 線上學英語、追熱播影視劇、網路訂餐、網約車、共用單車、分時租賃……時下,人人都離不開智慧手機和移動網路,資訊消費已經滲透到了老百姓衣食住行的全過程,成為創新最活躍、增長最迅速、輻射最廣泛的新興消費領域之一。

  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資訊消費規模達4.5萬億元,今年上半年我國資訊消費持續擴大。根據今年8月工信部和發改委發佈的三年行動計劃,到2020年,我國資訊消費規模將達6萬億元,年均增長11%以上,資訊技術拉動相關領域産出達到15萬億。

  資訊消費拉動經濟增長

  資訊消費是指居民或政府為滿足個人或公共需求而購買資訊産品以及通過資訊産品購買商品與服務的支出總和,表現為最終消費的支出。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8.5%,是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

  作為重要的新興消費領域,資訊消費正處於快速發展的關鍵期。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國內資訊消費規模達到了2.3萬億,同比增長15%,是同期GDP增速的2.2倍。初步估計,今年我國資訊消費將實現5萬億元的量産規模,同比增長11%,佔GDP之比提升至6%。

  “資訊消費是創新最活躍、增長最迅速、輻射最廣泛的新興消費領域之一,對拉動內需、促進就業和引領産業升級發揮著重要作用。升級資訊消費,有利於優化經濟結構,普惠社會民生。”工信部資訊化和軟體服務業司相關負責人説。

  作為資訊消費的基礎設施領域——通信網路提速降費開展3年多來,釋放了諸多實實在在的民生紅利。3年來,寬頻資費單價下降了90%,行動通訊客戶單價下降了83.5%。

  “現在上網價格便宜了,網速還提高了,以前是100M,現在充一年送一年200M,速度快多了。”在昆明生活工作的小張,平時工作主要是在家裏做網站設計,説起提速降費,確實讓她覺得更省錢也更方便。小張的老家在雲南保山農村,家裏人反映近年網速提高不少,“都能帶動智慧電視了,而且樓上樓下家裏人同時上網也不覺得卡了。”她説。

  邁向“資訊+消費”2.0時代

  伴隨著通信網路的快速發展,我國資訊消費也由側重於線上購物的1.0時代,邁向線上線下各行業深度融合的2.0時代,從“資訊的消費”轉向“資訊+消費”,網約車、網路訂餐、到府服務、共用單車、分時租賃,以及線上教育、線上直播、線上醫療等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

  如今,數據流量成為剛需,直接催生了直播、短視頻、手機遊戲、線上電臺等新移動應用,這些新應用又反過來帶動流量消費呈爆髮式增長,數據流量消費佔居民通信支出的比重已由2013年的30%提升至目前的62%左右。

  移動支付覆蓋場景更為廣泛,“出門不帶錢,一部手機走天下”成為資訊消費2.0時代的典型特徵,大到機場、景區、地鐵,小到街邊、菜場、地攤兒,隨處可見支付寶、微信等移動支付標識。統計顯示,2017年移動支付交易達375.5億筆,金額達202.9萬億元,無現金成為我國引領世界創新潮流的“新名片”。

  在支付手段的成熟、版權內容保護、對內容個性化追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消費者付費習慣日漸成型,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並願意為優質的視頻、音樂、圖書、遊戲、教育等網路資源付費。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網路視頻用戶付費比例達到42.9%,相比2016年增長7.4個百分點,用戶滿意度達到55.8%。

  資訊消費環境有待改善

  資訊消費在方便消費者的同時,也仍存在一些問題,資訊消費環境仍有待改善。長久以來,垃圾資訊、詐騙資訊、釣魚資訊充斥虛擬空間,甚至電信貓膩也一直未得到有效解決。“我在昆明網費便宜了,但老家並沒有太便宜。還有,我自己用的電信電話貓膩很多,有一次我連續投訴了三四天,電信給我退了五百多塊錢。”小張反映。

  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全國電話用戶總數達到16.97億戶,電信用戶申訴舉報同比上升近30%,不明扣費、垃圾短信、騷擾電話等問題仍時有發生。同時,一些地區電信企業不規範,特別是個別基層電信企業仍“模糊資費內容”、“先免費後收費”,令消費者十分反感。

  從全球範圍看,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也帶來一系列新的問題。如共用單車雖然方便公眾出行,但單車亂停亂放、過多佔用道路空間的問題同時存在。又如,直播行業爆紅引得大量資本注入,秀場類、遊戲類、體育類、教育類等直播層出不窮,但爆紅的直播也始終伴隨著內容良莠不齊、觀眾人數造假、盈利模式不成熟、監管體制不健全等問題。

  工信部資訊化和軟體服務業司資訊服務業處副處長李琰表示,資訊消費的環境日趨複雜,線上和線下問題融合交錯,網路安全保障形勢依然很嚴峻,行業管理制度也有多與進一步完善,因此需要進一步做好引導工作,加強加大支援力度,有效推動我國資訊消費升級。

  支援培育中高端資訊消費

  我國高度重視資訊消費,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梳理髮現,2013年7月,國務院第16次常務會聽取了有關資訊消費的專項彙報,印發了國務院關於促進資訊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隨後四年,資訊消費都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5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再次研究部署擴大和升級資訊消費;按照常務會部署,去年8月份,國務院印發了進一步擴大和升級資訊消費,持續釋放內需潛力的文件。今年8月,工信部和發改委聯合印發《擴大和升級資訊消費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資訊消費規模達到6萬億元,年均增長11%以上,資訊技術拉動相關領域産出達到15萬億。

  《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98%行政村實現光纖通達和4G網路覆蓋,釋放網路提速降費紅利。創建一批新型資訊消費示範城市,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等多領域推進“網際網路+”,基本形成高效便捷、安全可信、公平有序的資訊消費環境。

  《行動計劃》作出了具體部署,在産品供給方面,要利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推動電子産品智慧化升級,提升手機、電腦、彩色電視機、音響等各類終端産品的中高端供給體系品質,推進智慧可穿戴設備、虛擬/增強現實、超高清終端設備、消費類無人機等産品的研發及産業化,加快超高清視頻在社會各行業應用普及。

  “到2020年,將建立可靠、安全、實時性強的智慧網聯汽車計算平臺,形成平臺相關標準,支撐高度自動駕駛(HA級)。”工信部資訊化和軟體服務業司相關負責人透露。

  在提升資訊技術服務能力方面,將推動中小企業業務向雲端遷移,到2020年,實現中小企業應用雲服務快速形成資訊化能力,形成100個企業上雲典型應用案例。

  業內人士認為,發展資訊消費將是未來我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推動力,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新城鎮居民在家庭設備及服務、醫療保健、交通和通信、文教娛樂服務消費方面需求會進一步擴大。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