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執正義之劍 傳紅色基因

2018-10-04 12:33:00
來源:光明網
字號

  9月30日上午,黨和國家領導人在第五個烈士紀念日同首都各界群眾代表一起在天安門廣場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兩天前的9月28日,葉挺將軍家屬起訴西安摩摩資訊技術有限公司名譽侵權一案一審勝訴,侮辱先烈者被判令公開道歉、支付精神撫慰金10萬元。

  “激濁揚清昌國運,祛邪扶正慰民心”。

  這是對英雄烈士的最好祭奠,是對英烈英靈的最真誠告慰,更是對人民信仰最有力的鼓舞和激勵,可謂意義重大。

  英雄烈士的事跡和精神,是中華民族共同的歷史記憶和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動力,是凝聚中華民族團結一致、同心戮力的血脈和基因。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步入新時代,資訊化和經濟全球化相互促進,網際網路已經融入社會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産和生活方式。與此相伴,新媒體蓬勃發展帶來的意識形態領域鬥爭複雜性、尖銳性與日俱增,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行為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和影響,意識形態工作也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一個時期,某些網路運營商以低俗的戲説、惡搞方式侮辱、褻瀆先烈、歪曲歷史、踐踏英雄、鼓吹歷史虛無主義,“去思想化”、“去價值化”、“去歷史化”、“去中國化”、“去主流化”,熱衷於篡改歷史定論、為反面人物翻案,用野史稗史取代正史信史,以顛倒是非、突破價值底線來博取網民的關注。

  上述行為通過有選擇地改變、消解人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質疑民族歷史記憶、淡化是非判斷,否定中國人民抵禦外敵、不屈抗爭的光輝歷史,割裂我黨紅色基因,意圖瓦解和摧毀凝聚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搞亂人們思想,最終摧毀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梁。

  “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 ”。

  要一個民族滅亡,首要方法是踐踏她的民族歷史,解構民族文化,摧毀民族自信,破壞民族認同。蘇聯、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的解體莫不是從抹黑歷史、污衊英雄開始,這已經成為觸目驚心的慘痛教訓。

  忘記曾經的血淚榮耀,就會背叛肩上的責任使命;忘記歷史的傳統價值,就會失去民族的精神家園。因此,維護意識形態領域安全,就絕不能坐視歷史虛無主義在網路世界無限蔓延。

  “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個有英雄卻不知敬重愛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藥的”。敬重愛惜自己的英雄,不能僅靠和風細雨,“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對侵害英烈名譽的行為還須執正義利劍,以法律武器加以懲治,方可激濁揚清,滌蕩埃氛。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面對意識形態的新情況和錯誤思潮的新攻勢,人民法院必須有新擔當、新作為。

  今年5月1日我國正式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規定:“國家和人民永遠尊崇、銘記英雄烈士為國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犧牲和貢獻”,“全社會都應當崇尚、學習、捍衛英雄烈士”;“禁止歪曲、醜化、褻瀆、否定英雄烈士事跡和精神”,這為人民法院依法保護英雄的尊嚴和名譽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依據。

  葉挺將軍案件是《英雄烈士保護法》施行以來第一起廣受社會關注的名譽侵權案件,充分體現了人民法院依法維護英烈名譽權的堅定立場,為捍衛英烈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司法樣本。

  我們要加強對侵害英雄名譽權案件的調查研究,嚴格遵守法定程式,準確適用法律,掌握該類案件的特點和難點,統一司法尺度,準確法律適用,在彰顯司法公信力的同時維護好社會公共利益,努力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我們還要在審判工作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司法的教育、評價、指引、規範功能,堅決維護英雄形象,讓維護法律和公共利益的行為受到鼓勵,讓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德的行為受到懲戒,以公正裁判樹立行為規則,引領社會風尚。

  “每一次對英雄的仰望,都是一次喚醒人生意義的自我凈化;每一次對英雄的緬懷,都是一次砥礪使命責任的整裝再發”——我們要以法律手段保障紅色基因源遠流長,讓正義者得到捍衛,讓侵害者受到懲罰,讓悲觀者看到希望,讓迷惘者重歸信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英烈尊嚴榮譽,人民法院責無旁貸、大有可為!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