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國際銳評】中國人內心的本質競爭力

2018-10-03 12:23:00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線上
字號

  幾年前,巴西一名大學生來北京看中國朋友,因下班時間沒到,便在朋友辦公室裏等著。晚飯時,兩個年輕人問及彼此對對方國家的印象,第一次來華的巴西年輕人忍不住地説:“我覺得你們中國人都是工作狂!下午6點了竟然還在辦公室!”

  無獨有偶,《經濟學家》雜誌有篇文章,描述一位在德國留學即將回國的中國女生對德國人的印象。她猶豫了片刻後説:“德國人太懶了。”這句話讓大家驚訝地合不攏下巴——畢竟,德國人在西方世界以勤奮聞名。

  説起中華民族的勤奮,絕大多數中國人不會陌生。他們從小就被父母、祖父母等長輩千叮嚀萬囑咐,要勤奮學習、不斷進步。在以農耕文明為根基的中國傳統文化中,人們被告誡“業精於勤而荒于嬉”“天道酬勤”“勤能補拙”。中國現代文學巨擘魯迅説過,“哪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在今天,大多數中國家庭衣食無憂,但全球聞名的“虎媽”“虎爸”們每天都會花費大量心血和時間陪伴孩子學習、參加各種培訓班。

  過去40年,中國取得世人難以想像的成就和進步。這要歸功於中國領導人一直堅持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也同樣離不開中國人民。他們的勤奮改變了家庭、改變了社會,也改變了國家。這就像一齣戲劇,光有優秀的導演和劇本,沒有出色的演員,也難呈現精彩。

  對中國人的勤奮,經常有海外媒體指責中國在海外投資時願意雇傭中國工人而非當地人,這種做法合理與否暫且不論,但它們很少討論:為什麼中國人可以隨時加班?為什麼中國工人可以保證工期和品質?或許,吃苦耐勞、勤快高效就是源自普通中國人內心的競爭力。

  紅杉資本合夥人邁克爾莫裏茨在《金融時報》撰文號召矽谷向中國同行學習。他説:“在中國,高層管理人員早上8點左右開始工作,往往直到晚上10點才下班。他們大多數人每週工作六天,還有不少人每週工作七天。工程師的作息習慣略有不同:他們會在上午10點左右開始工作,午夜離開公司。除了春節和國慶兩個長達一週的假期之外,大多數人只會再休短短幾天假。”

  勤奮和努力不限于中國普通人或者商界。政府的公職人員們也是超乎想像地勤奮。筆者在國外工作時,曾為一個官方代表團擔任翻譯。在兩周行程裏,他們幾乎每天都是風塵僕僕:白天是滿滿的會面和談判,傍晚趕往機場奔赴下一站。第二天,再次忙碌,迴圈往復,直至登上回國飛機。第一次與官方代表團頻密接觸,禁不住感慨:難怪中共如此強大,他們有這樣一批全心撲在工作上的人。

  當然,並非每個中國公職人員都是如此敬業,但瑕不掩瑜。一個政府表現如何,人民自有判斷。據路透社今年在一篇報道中援引2018年“愛德曼全球信任度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民眾對政府信任度達到84%,高學歷高收入群體對政府的信任度更高達89%,均居全球首位。

  這些信任要歸功於那些在朋友聚會時中場不到就被電話叫走加班的人們,歸功於那些24小時隨時待命的人們,歸功於那些沒有週末和休假一心勤奮工作的人們……

  這種高度的敬業精神來自哪?中國香港著名作家金庸在其經典武俠小説《神雕俠侶》有句名言:“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或許是最佳解釋。對於普通人而言,今天的奮鬥,既是為家人,也是為民族、為國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中國通過40年努力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最大汽車市場、領先的電子商務等等,真要歸功於每一個辛勤工作的中國人。

  英國外交大臣傑裏米亨特2015年在保守黨年會上説,英國人應該向中國人一樣勤奮工作。他的話因為政治不正確而引起爭議。2017年,法國一位麵包坊因為一週7天開門營業而受法律懲罰。

  今天的中國雖未到“敦促勤奮屬於政治正確”的階段,國家早已立法保障、保護人們的休息權,但是,即使中國有一天發展成為一個高度發達的社會,中國人也不太可能丟掉“勤奮”這個幾千年來傳承的價值觀。否則,人們就可能失去自我,找不到前行的方向。(國際銳評評論員)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