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評新而論中國經濟再出發】“消費升級”的新時代,繼續燒旺假日經濟這把火

2018-10-02 15:27:00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字號

  説到假日經濟的話題,需要了解我國休假制度的發展過程。從改革開放初期的一週休息一天,到後來每逢大週末休息兩天、小週末休息一天,從1995年“雙休日”誕生,到1999年“黃金周”問世,從2008年出現3個中國傳統節日假期,到2015年出現“2.5天休假模式”……

  假日天數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生産力和生産效率提高、居民收入水準上升而逐漸增多,假日經濟這塊蛋糕也越做越大。尤其是每年的國慶黃金周,各項與此相關的消費數據屢創新高。如何提高人們的度假品質,讓假日經濟延續火爆,需要我們的關注與思考。

  圖片説明:為迎接今年十一黃金周,江蘇蘇州昆山周莊精心梳粧,推出的“水鄉燈會”等系列活動吸引了遊客的腳步。

  假日經濟帶動經濟增長

  自1999年正式啟動以來,黃金周的出現不僅推動了旅遊消費,更帶動了整個社會的經濟增長。統計顯示,2008年至2017年十年間,國慶黃金周旅遊人次持續快速增長,從1.78億增長到7.1億人次,增長近3倍。旅遊收入規模從798億元增長到5900億元,增長超過6倍。

  同時,黃金周還促進了交通、資訊、景區、住宿、餐飲、購物、娛樂、安全等服務設施的配套組合,推動了旅遊産品的調整優化,比如鄉村旅遊的興起、度假産品的出現。從更高的層面看,在人流、消費流、資金流、資訊流從中心城市向邊遠地區流動,城郊、農村和山區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黃金周同樣功不可沒。

  更值得關注的是,節假日帶來了充足的休閒時光,人們的選擇越來越豐富多元。遊客不再只滿足於隨隊跟團的走馬觀花,自助遊、自駕遊備受青睞,出境遊也不再是少數人的奢侈消費。票房奇跡一次次上演,文化休閒已經成為一種大眾生活方式,休閒活動帶來的消費、養生、健康、文化、社交、教育等經濟社會功能也在不斷增強。

圖片説明:市民在一家商業中心銷費。

  消費升級拓展發展空間

  近年來,巨大的市場空間和消費升級潛力讓內需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力量。從注重量的滿足轉向追求質的提升,從有形物質商品轉向更多服務型産品,消費的“雙重轉變”呼嘯而來。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4%;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14.2個百分點。

  從普通百姓視角看,衣食住行教育醫療,皆是消費;從宏觀經濟視角看,消費已連續多年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最強勁馬車,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不言而喻。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如何讓假日經濟的消費總量增加,如何繼續拓展假日經濟的發展空間,以實現其健康持續的發展,對於業內各方來講,都是需要面對的課題。

  只有進一步順應居民消費升級趨勢,大力培育新興消費,挖掘新的消費增長點,不斷激發潛在消費,才能把假日經濟轉化為真金白銀。對於企業來説,要抓住消費需求升級化的主通道,重新審視和評估假日經濟的商業價值。企業要提供多元化的産品和服務,滿足公眾個性化、品質化、便利化的假日消費需求,這是燒旺假日經濟這把火的關鍵。

圖片説明:今年國慶期間,北京天安門廣場上以“祝福祖國”為主題的大花壇。

  理念更新把握時代脈搏

  進入新時代,人們嚮往更美好的生活。隨著全域旅遊時代的到來,長假生活也越來越豐富多彩。緣于消費需求的升級以及越來越重視消費體驗,假日經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抓住有利條件將假日經濟做大,關注不同群體的消費意願差異,更精準地服務以激活消費能力,在把現有市場做深做細的基礎上,還要不斷做新做活。

  百姓需要舒心的節假日,國家經濟需要可持續發展。發展假日經濟,最根本的是要不斷提高居民收入。沒有強勁的購買力支撐,“假日經濟”只能是“曇花一現”。同時,在全面提升旅遊業發展品質和效益的背景下,一方面商家要逐漸走出價格戰的誤區,用優質的産品和服務説話,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繼續加強軟硬體環境的建設力度,讓人們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休閒時間是溝通國家和個人的橋梁。從某種角度來説,人們怎麼生活,我們的國家就會怎麼發展。繁榮興盛與昌明通達的經濟結構和産業形態之下,假日經濟越來越紅火正是人民生活不斷進步的自然呈現。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個多元化的消費格局不斷構建,一個創新性的消費市場不斷完善,都會凝結成惠及百姓的新時代新氣象。(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年巍)


專題↑↑↑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徵稿啟事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