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時代擔當作為典型風采】李世貴:讓百姓安居 讓城市宜居

2018-09-28 13:15: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新時代擔當作為典型風采】

  光明日報記者鄭晉鳴光明日報通訊員孫好

  “區縣委書記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不是一個輕鬆的崗位,而是一副‘千鈞擔’,要扛好肩上沉甸甸的責任,就必須為黨盡責、為民擔當。”

  説這話的人,是南京市江寧區委書記李世貴。2015年6月履職江寧,三年來,他始終勇挑發展重擔,直面民生難題,解決群眾直接、現實的困難。

  剛到江寧,一項突出的“歷史遺留問題”就擺在了李世貴面前。

  二十多年來,江寧在推進城鎮化進程中,為徵遷居民建成了大面積的安置房,但由於歷史諸多因素,這些安置房多數沒有辦理不動産權證。為安置房補辦不動産權證,迫在眉睫。

  李世貴説:“我們在新時代,就必須化解好歷史包袱這本賬,不能搞擊鼓傳花,不能交給後任,更不能新官不理舊賬,否則就會‘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

  2016年年底,經過廣泛調研、系統研究後,李世貴與區委區政府班子成員一道,本著“尊重歷史、面對現實、依法依規、合情合理”的原則,用一年多的時間,為全區3萬多戶、10萬多套安置房辦理了不動産權證。

  “我是2009年住進拆遷安置房,去年春節終於辦理了不動産權證。政府能幫我們把這麼難的問題解決好,我們真的很感謝。”天景山小區居民虞安牛告訴記者。

  不動産權等權證事項辦理,大多要去區政務服務中心。2017年年初,李世貴來到政務服務中心調研,時值政務辦理季節性高峰,看到大廳排隊等待的情況,李世貴一直惦記在心,提出可以通過推出延時服務,“早上提前開,中午不休息,晚上延點時,週六正常辦”,為平時上班沒空到大廳辦事的上班族提供便利。

  在他的組織推動下,江寧區政務服務中心率先啟動民生事項延時服務改革。該區政務中心不動産登記、房産、契稅、社保、出入境、婚姻登記等6個民生服務大廳啟動週一至週六早8點至19點工作時制。

  截至2018年8月底,江寧區延時服務運作一年多以來,窗口延時服務時段日均辦件340余件,延時服務時段全年辦件143233件,約佔全年總辦件量的30%。目前,江寧正認真落實南京營商環境改革“100條”,全力跑出“受理前服務最優、受理後時間最短”的審批新速度。

  民生保障的前沿不僅有李世貴奔走的身影,生態保護一線也留下了他堅實的腳步。

  今年6月,江寧小龍灣橋成了名副其實的“網紅橋”,每天都有不少市民、遊客前來駐足觀賞。

  往來行人沉醉於美景之中,而長期居住在附近的市民何彥傑則見證了小龍灣的“進化史”:“之前河水不乾淨、道路不暢通,現在經過治理,水清了、岸綠了、景美了、路暢了,我每天晚上都會來散散步。”

  為了擦亮江寧“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這張名片,李世貴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根本遵循,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認真落實江蘇“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努力使綠色成為江寧最鮮明的底色。

  他帶領班子成員全力推進長江岸線環境問題整治,大力實施通江河道水質提升和雨污分流全覆蓋工程,鐵腕關停了一批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企業。按照“一河一策”原則,為境內每一條河流配備“河長”,讓江寧的水長治常清,並且即將完成秦淮河、外港河生態景觀帶打造,徹底“還河於民”“還江於民”。

  如今的江寧,古老而時尚的秦淮河穿境而過,湯山溫泉創成首批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黃龍峴、石塘、大塘金、世凹桃源等美麗鄉村入選全國最美鄉村,獲評全國鄉村旅遊熱點目的地第3位。

  “區縣委書記就是要講奉獻、敢擔當、有作為,自己做表率,把班子帶好。”李世貴説,一個地區發展品質提高了,老百姓生活水準改善了,這就是一種成就感、榮譽感。

  《光明日報》( 2018年09月28日04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