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網路媒體國防行|【特寫】邊關軍營過中秋

2018-09-26 13:28:00
來源:界面新聞
字號

  部隊的起床號剛一響起,劉鎮就趕緊起床,絲毫不敢耽擱。昨天是中秋節,這位空軍漠河雷達站的炊事班班長要比以往都忙碌。除了照例為戰士準備早飯,他還要額外做一件事情。

  因為當天晚上,戰士們要自己製作月餅。這樣隆重地慶祝中秋節,是該雷達站1972年移防漠河以來的“頭一遭”。

  一

  四級軍士長、雷達操縱員郭平也在中秋前夜,險些失眠。剛剛結束外出執行任務的他,昨夜才回到駐地。一到家,雷達站指導員程龍通知他,他的名字可以進入“英雄林”了。

  空軍漠河雷達站地處雄雞版圖最北端,是中國緯度最高的雷達站,位於廣袤的大興安嶺深處,與白樺林為伴。

  1987年5月,大興安嶺地區發生罕見火災,萬頃森林化為灰燼,雷達站所在的高地也未能倖免。在熊熊烈火面前,全站官兵堅守崗位,一邊保障空情,一邊與火魔搏鬥。在撲火的20多天裏,雷達情報沒有中斷一分一秒,成就了連隊的一段傳奇。

  浴火重生之後,連隊在駐地的林海中開闢出了一塊林區,用功勳戰士的名字來為樹命名,借此保留連隊記憶,並起名叫“英雄林”。

  這片屬於雷達站的“名人堂”中,已經有近30名官兵在此留名。

  郭平告訴自己,15年前剛入伍的時候,他就看中了一棵樹,“那棵樹的旁邊有一棵280年樹齡的樟子松。那是雷達站裏樹齡最老的一棵。”

  他還告訴記者,當初還是個新兵的時候,曾悄悄地去給那棵樹澆過幾次水。

  作為連隊執行大型任務較多的戰士,郭平堪稱雷達站的“火眼金睛”。其中,一次面對境外異常空情即將入境、境內又突然出現不明空情的複雜場面,郭平發揮經驗充足的優勢,嚴格按照程式流程處置。去年,他獲全軍優秀士官人才一等獎。最終,這位雷達操縱手獲得資格進入英雄林。

  上午9點多,郭平在英雄林前簡單宣誓,隨後揭開了鐫刻有自己名字的牌子。這棵他惦記了15年的樹,終於以自己名字命名。在高亢地宣讀誓言之後,他的眼睛有些泛紅。

  二

  作為中國空軍的空中資訊情報的來源之一,空軍漠河雷達站有“北極金睛”之稱。作為“空軍之眼”,雷達站全天候24小時,全年無休戰備執勤。

  中秋節上午10點剛過,一陣銳利的鈴聲刺破了節日的寂靜。兩組備勤官兵旋即從營區衝出,向著雷達陣地奔跑。雷達操縱員靈巧地鑽入雷達方艙,對不明空情進行研判處置。

  雖然中秋節的這次等級轉進只是一次“演習”,但是隨時隨地打響戰鬥,是雷達兵實實在在的生活節奏。

  地處共和國最北端,漠河每年無霜期不足3個月,極端低溫可以達到零下57.3度。俗語“冬天長、夏天短,春秋兩季不明顯”描述的就是漠河的氣候特點。

  服役16年的雷達操縱員秦艷軍並不喜歡夏天,因為夏天的氣候條件多變,會影響雷達工作精度。而對於雷達技師張寒來説,每當天氣轉冷,就意味著室外作業的難度增加。

  張寒對數年前冬夜排除故障的事情記憶猶新。那天淩晨2點,他所在的班組接到命令稱雷達出現罕見故障,需要儘快排除。接到命令後,班長李佐鵬帶領秦艷軍等人匆匆裹上軍大衣就衝出宿舍,前往陣地察看。

  記憶中,那天晚上氣溫已經達到零下30多度。雷達發生故障的部位比較跼踀,如果著防寒手套,根本無法開展作業。李佐鵬於是換上薄薄的線手套對故障部位進行檢查。最終,在嚴寒天氣中,雷達維護班組耗時2個多小時排除這一特殊故障。

  全時段、全天候戰備,是雷達兵特有的“生物鐘”,中秋、春節也不例外。

  雷達站指導員告訴記者,戰士們採用輪休的方式,來儘量讓每位戰友能有機會在重大節日時和家人團聚。但是因為戰備的需要,多數士兵已經多年沒有團聚。

  雷達操縱員沈旅説,“每次休假回家和家人團聚,吃頓團圓飯就當是是過中秋、過年。軍人的團圓飯,不在乎時間,只在於能否和家人一起吃。”

  三

  因為是中秋節,按照部隊規定,士兵可以在特定時段使用手機與家人通訊。

  秦艷軍説,要在晚上的時候分別給在齊齊哈爾的妻子以及在山西老家的父母打個電話。

  16年的軍旅生涯,秦艷軍盡可能地對精打細算地使用休假時間,“一般春節、中秋的戰備任務比較緊,如果我離開崗位,就意味著戰友要承擔更多任務,所以我一般都會選擇在任務相對少的季節回家探親。”

  炊事班劉鎮除了要花心思為戰士準備中秋晚宴之外,還要惦記著剛剛做完手術的母親。母親年邁,只有親弟弟在病床前照料,始終讓他還是有些放心不下。所以一有時間,他就會與家裏聯繫,詢問母親的近況。

  聽説今年的中秋節有自製月餅的節目,剛剛入伍不久的的隆鎮宇有些興奮,直言要嘗嘗帶有漠河本地特色的藍莓餡兒月餅。這是劉鎮去漠河市的酒店裏學來的獨創“菜譜”。

  劉鎮想用有當地味道的月餅,讓戰士把軍營當家園,把邊陲當故鄉。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