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全面深化改革助力我國社會保障事業穩步發展

2018-09-26 12:16:00
來源:荔枝網
字號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主辦的以“改革開放40年:社會保障的貢獻與經驗”為主題的首屆社會保障管理論壇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行。

  2018年,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迎來40週年的重要歷史節點。“我們國家社會保障體系自改革開放以來發展非常迅速,得到了各國高度關注。2016年,國際社會保障協會召開的全球社會保障大會授予中國政府社會保障傑出貢獻獎,這表明國際社會對中國社會保障的高度評價。”這正是得益於與時俱進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努力,才使得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和中國社會保障體系在多個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突破。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仍需要繼續努力,準確把握新的歷史時期的改革難點和重點,解放思想、深化探索,確保中國的各方面事業走向勝利。

  國家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要兼顧效率與公平,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建立覆蓋全民的、公平的、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保障體系的社會基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這是由黨在國家和社會中的領導地位決定的。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地位,黨始終保持和發展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黨不斷增強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等等,所有這些都決定了只有在黨的領導下堅持理論創新和實踐努力,發展國家社會保障體系才有“主心骨”。

  國家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要遵循客觀規律,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2011年國際勞動組織發佈了世界社會保障報告,講到在全世界範圍內,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社會保障,但只有少數國家建立了門類齊全的社會保障制度,許多國家的社會保障僅局限于少數幾個保障項目。全世界只有三分之一的國家建立了綜合性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只佔世界人口的28%。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與模式的選擇應當遵循社會保障發展的客觀規律,並與所處的經濟與社會環境相適應,要結合本國國情,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建立社會保障體系。

  國家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要堅持以人為本,將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新中國成立以來,城鎮社會保障制度就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村的社會保障制度建設也在在順利地向前推進,老有所養,病有所醫是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也是政府孜孜以求的目標。國家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突出以人為本,它以保障和改善國民生活、增進國民福利為宗旨,包括經濟保障與服務保障,充分體現了國家社會保障體系的發展是堅持以人為本,將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

  改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有效的體制是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保證,要在保持穩定的前提下推進改革和發展,通過改革和發展促進社會穩定。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助力我國社會保障事業穩步發展,讓人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