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關於中美經貿摩擦,中國有話要説!

2018-09-25 20:06: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今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發佈會,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傅自應、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羅文、財政部副部長鄒加怡、國家智慧財産權局副局長賀化介紹和解讀《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的主要內容。發佈會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郭衛民主持。

  “美國吃虧了”完全是一種誤導
  問:對於中美雙邊經貿關係,美方認為中方採取了不公平的做法,讓美國吃了虧,對此您怎麼看?另外,對於中美經貿關係未來怎麼看?
  傅自應:美國吃虧了這個説法與事實不符、站不住腳,完全是一種誤導。
  貿易差額只是交易量之差,而不是盈虧的多少。美國在中美雙邊貿易中有沒有吃虧,企業和消費者心裏最清楚。
  從生産看,中美兩國處在全球産業鏈、價值鏈的不同位置,美國在高端,中國在中低端。中國企業更多的是賺取加工費,而美國企業從設計、零部件供應、行銷等環節獲益巨大。
  從消費看,質優價優的中國商品走進了美國的千家萬戶,豐富了美國的消費市場,增加了美國消費者的福祉。總的看,美方在雙邊貿易中獲利更大。美企業在中美經貿合作中獲得的利潤遠超中國企業。可以説,貿易順差反映在中國,但“利益順差”在美國。
  中美貿易不平衡還與美對華出口管制有關。美有關機構分析,如果放寬民用高技術産品對華出口限制,美對華貿易逆差可減少35%左右。中國想進口的東西美國不賣,也是造成目前中美貿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貿易戰給全球價值鏈帶來了破壞
  問: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澳向中國出口液化天然氣以及其他重要的産品。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第三國是否可以從中受益,對中國出口更多?
  王受文:貿易戰給全球的價值鏈帶來了破壞,給正常的貿易帶來了負面影響。美國可以成為中國LNG的重要供應方,但是由於美方採取了貿易限制措施,中國也不得不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因此,對美國的LNG生産商來説,向中國這個重要市場的出口會受到影響,這是一個事實,也已經表現出來了。
  中國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市場,而且願意進一步開放,如果沒有貿易戰,中國這個市場會給所有的LNG供應商和供應國提供機會。
  中國經濟完全有能力對衝影響
  問:中國經濟是否能經受住中美經貿摩擦所帶來的衝擊?下一步,中國將如何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
  連維良:綜合來看,儘管影響不可避免,但風險總體可控,中國經濟完全有能力通過擴大內需促進高品質發展來對衝影響。面對中美經貿摩擦的影響,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措施,特別強調要做好我們自己的事,重點是六個穩,就是要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
  講到如何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具體措施歸納起來是三個更加:一是更加有效地擴內需、補短板,二是更加有效地減負擔、優環境,三是更加有效地調結構、提能力。
  談判、磋商一定要有誠意,遵守諾言
  問:根據報道,中方已經拒絕了美方提出的關於磋商的要求,中方如何評論?何種情況下中方願意重啟高級別貿易談判?最快什麼時候可以重啟?
  王受文:什麼時候能夠重啟中美高級別經貿磋商完全取決於美方的意願。中方對通過磋商、談判解決經貿分歧的大門是敞開的,但是要想讓談判磋商有效果,首先,必須要平等對待、相互尊重。現在美方採取了如此大規模的貿易限制措施,把刀架在別人的脖子上,這種情況下談判怎麼進行?它不是一個平等的談判和磋商。
  第二,談判、磋商一定要有誠意,遵守諾言。中美高級別的磋商已經進行了四輪,這些磋商取得了不少共識,雙方甚至發佈了聯合聲明,但是美方出爾反爾,拋棄這些共識,採取了貿易限制措施,這使得談判沒法進行下去。
  中國的補貼政策以不可訴補貼為主
  問:中國的補貼政策究竟是否符合WTO的相關規定?是否會造成不公平競爭?
  鄒加怡: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補貼是政府用來應對市場失靈、糾正發展不平衡的一種政策工具,這樣一種政策工具在包括中美在內的世界各國都普遍使用。中國是世貿組織(WTO)的成員國,我們的補貼政策是嚴格遵守WTO規則的。WTO把補貼分成了三類:
  第一類是禁止性補貼,主要是指出口補貼和進口替代補貼。
  第二類是可訴補貼,也就是説有可能對國際貿易造成一定的扭曲和不公平,有可能損害成員國利益,成員國可以訴諸WTO的爭端解決機制的補貼。
  第三類是不可訴補貼,主要是指不會引起社會扭曲和貿易不公平的補貼,主要是用於支援研發、支援國家的落後地區以及支援企業達到新的更高的生態環境保護的標準等等這樣一些補貼。
  自從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一直積極的推進國內政策的合規性改革,我們現在的補貼政策主要是以不可訴補貼為主,輔之以可訴補貼,對於禁止性補貼我們是全面取消的。同時,我們切實履行世貿組織的補貼與反補貼的措施協議,這裡面規定了一些義務,比如説按照WTO關於補貼的透明度原則,中國嚴格按照要求定期向WTO通報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具體措施的修訂、調整和實施情況,自從我們加入世貿組織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向世貿組織提交了上千份的通報,最近的一次通報是在今年7月份,我們向世貿組織提交了2015-2016年中央和地方補貼政策的通報,關於地方補貼的通報首次覆蓋了全部的省級行政區域。
  總體上來説,中國是嚴格遵守了對世貿組織的承諾,我們的補貼無論是補貼水準還是方式,都沒有超過WTO允許的範圍,並沒有造成市場扭曲和不公平競爭。但是在實踐當中,如果有一些地方採取了一些禁止性的補貼,一經發現,我們也會堅決糾正。
  會有更多的企業來到中國投資興業
  問:美國對中國的商品加徵關稅,對全球産業鏈有什麼影響?外資如果因此遷出的話,對中國的産業和國際的分工體系有什麼影響?
  羅文:美國對我國商品加徵關稅,將給全球産業鏈帶來重大衝擊和負面影響。它割裂了各國産業之間的聯繫,使全球産業鏈面臨碎片化的風險;破壞了國際經貿規則,使全球的産業鏈陷入失序化的狀態;降低了國際經濟運作的效率,使全球産業鏈加劇了低效化風險。
  關於外資企業外遷的影響:
  第一,不回避問題,積極採取各種措施,幫助企業排憂解難,我們要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實為企業減稅、降負,著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第二,也不誇大問題,我們要對中國市場的潛力和産業配套的優勢充滿信心。目前,還有一些企業在積極進入中國市場,大家知道,今年7月份美國的特斯拉公司決定在上海設立其在美國境外的第一家超級工廠。
  第三,我們要繼續按照自己的步伐和節奏進一步擴大開放,我們要堅持市場化改革的方向,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要落實目前中國政府宣佈的各項對外開放的措施。
  我們相信,會有更多的企業來到中國投資興業,已經落戶了的外資企業,我們也相信絕大多數企業會繼續留在中國深耕發展。
  美方挑起貿易戰沒有給美國帶來任何利益
  問:在您看來,美國的談判者對於中美經貿摩擦有什麼樣的期望?他們希望從談判中得到怎樣的結果?
  王受文:我們不知道美方為什麼達成了共識又出爾反爾,實際上美方挑起貿易戰沒有給美國帶來任何利益。
  美國是中國農産品的一個重要進口來源地,但是今年1-7月份,中國從其他國家,包括巴西、澳大利亞進口農産品大幅度增長,從美國的農産品進口增幅很小。
  美國原來是中國市場上最大的汽車供應國,但是現在德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中國市場上最大的供應方。日本的汽車、德國的汽車都在中國市場上有增長,美國的汽車在中國市場上則出現下降。美國的貿易措施沒有削減美國的全球貿易逆差,上半年美國不僅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在增長,對全球的貿易逆差也在增長。
  所以我們認為,貿易戰不符合中美貿易利益,也不符合美國的利益。停止貿易戰是出路。
  去年中國企業對美國智慧財産權使用費逆差達50.7億美元
  問:美國政府指責中國智慧財産權保護不利,在某種意義上助長了竊取美國智慧財産權的行為,請問中方對此如何看待?中國準備如何進一步加強智慧財産權的保護?尤其是對於外資企業的智慧財産權保護?
  賀化:關於指責中國智慧財産權保護不力的言論,是毫無依據也是站不住腳的。
  中國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的內在需求是客觀存在的。當前中國正處於創新能力加快提升、創新主體快速發展的階段。在今年7月份,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和美國康奈爾大學所公佈的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中國位列17位,相較于去年提升了5位,首次進入全球最具創新力經濟體20強。其次,在去年中國的發明專利申請中,逾九成來自於國內申請人。去年,中國的PCT國際專利申請達到了5.1萬件,居全球第二。在今年上半年中國授權的發明專利中,國內申請的佔近八成。在中國有效的發明專利中,近七成來自國內申請人。因此,中國的發展對於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是有內在需求的,中國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所取得的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
  中國對國內外企業智慧財産權保護一視同仁,對國外的智慧財産權保護也得到了世界廣泛的認同。
  在過去五年中,國外來華申請發明專利和商標數量分別達到了65萬件和84萬件,年均增長分別為3.1%和10.3%。
  在去年的全國智慧財産權保護社會滿意度調查中,總體滿意度是76.69分,其中在華外商獨資企業是76.94分,略高於總體滿意度,合資企業是80.16分,明顯高於總體滿意度。這兩個主體是各類權利人主體中滿意度最高的,充分説明外商獨資和合資企業對中國的智慧財産權保護是滿意的。
  今年美國外交學者網站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指出,外國企業在中國提起專利侵權訴訟的勝訴率超過80%,中國已經成為跨國企業發起智慧財産權訴訟的優選地。
  去年中國企業對外付出的智慧財産權使用費達到286億美元,其中對美國智慧財産權使用費的逆差是最大的,達到了50.7億美元。如果中國沒有一個比較好的智慧財産權保護環境,就不可能有這麼高的使用費的付出了。
  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
  問:一些致力於中美雙邊貿易的企業已經率先受到了波及,如何給這些企業一些具體的提示,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這場風波?
  王受文:對於中國企業來説,剛剛已經講到,中國中央政府已經在六個方面採取措施來為企業的經營提供一個好的環境。
  同時,企業也需要對風險有足夠的準備,在出口方面、在國際市場開拓方面,這種風險是難免的,我們需要企業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開拓多元化市場,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羅文:從今年1-7月份的統計數據來看,全國規模以上的中小工業企業運作總體平穩,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9.5%,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1.4%。
  下一步:
  第一,我們將繼續擴大內需,發揮我國市場優勢,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
  第二,我們要積極開拓新的市場,重點支援中小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開拓沿線國家市場。
  第三,我們要大力推進簡政減稅減費,激發中小企業發展活力。
  外資企業和中方合資是契約談判,政府沒有強制
  問:美國多次指責中國政府強制技術轉讓,請問您對此有何評論?
  王受文:在中國所有的法律法規、政策文件中,都沒有強迫外國企業把他們的技術轉讓給中國企業。而且,為了防止有政府機關利用自己的影響給外資企業施加壓力,要求他們轉讓技術給中方企業,今年中國國務院專門發文,要求各級政府不得利用行政手段強制技術轉讓。
  外國企業到中國來投資,在絕大多數領域都可以建立獨資企業,建立獨資企業不存在技術轉讓的問題。我們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要求合資的行業越來越少。
  確實有少部分行業要求中外合資,這個要求是中國在加入世貿談判時,美、歐、日和其他WTO成員都接受的。作為談判結果,中國有權利要求某些行業外資以合資方式進入中國,這是大家認可的。
  合資是不是強制技術轉讓呢?有的企業説合資時我就得轉讓技術,我如果不轉讓技術沒人跟我合資,所以這就是強制轉讓,我們説不是。外資企業和中方的合作夥伴在談,這是平等的市場主體,平等的民事主體之間的談判,是契約談判,是企業的自由選擇,是企業的平等磋商,政府在裏面沒有發揮作用,政府沒有強制。實際上,很多的合資企業在中國發展的很好,美國的福特公司在中國的合資企業生産的汽車超過在美國生産的汽車,福特在中國獲得的利潤超過在美國獲得的利潤。
  提到強制,現在有一些國家搞所謂的強制技術不準轉讓,比如説他們搞出口限制,不讓出口一些産品、一些技術,這是政府的命令,政府的法律法規,這才叫強制。
  政府將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穩定外貿發展
  問:此輪中美經貿摩擦會對今年我國外貿發展産生多大程度影響?什麼樣的影響?
  傅自應:據中國海關統計,今年1-8月份,中國進出口總額3.02萬億美元,增長16.1%,其中出口1.6萬億美元,增長12.2%,進口1.41萬億美元,增長20.9%。這組數據表明,中國今年以來進出口延續了穩中向好的態勢,結構持續優化,品質和效益也有比較好的表現。雖然有一些貿易摩擦,但是穩中向好的態勢還在延續。
  中國中央政府不久前研究,要採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穩定外貿發展,幫助企業渡過這個難關。需要強調的是,中國採取穩定外貿發展的任何政策措施都是符合WTO規則的。預計這些措施很快會陸續出臺。只要我們始終堅持經濟全球化,始終堅持國際貿易自由化,始終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維護國際貿易秩序,我相信中國企業與世界各國開展經貿合作的潮流是不可逆轉的。(來源:經濟日報客戶端)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