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問到這個問題時,駐守大竹山島的海防連長哽咽了

2018-09-23 00:06: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位於黃海、渤海分界線上的大竹山島,是一個“四無小島”,即無淡水、無航班、無耕地、無居民。北部戰區陸軍某海防旅海防連連長賈遠方就常年駐守在這個島上。

  9月21日,賈遠方及其正在探親的愛人孫朋朋在島上接受了“走進熱血邊關”網路媒體國防行一行記者的採訪。沒想到的是,當記者問到“如何平衡家庭與守島事業”時,一個鋼鐵男兒竟忍不住哽咽哭泣。

  記者:你當了7年多的海防兵,在大竹山島上最苦最難的事情是什麼?

  賈遠方:最難的是不通航。在這裡,風力6級以上船就無法靠岸,每年有200多天是不通航的。不通航,就會影響供給。有一年冬天一個多月不通航,戰士們沒有給養,只能喝創業井裏打上來的苦鹹水,吃用這水蒸出來的黑饅頭。

  記者:剛才我們觀摩了你們的巡邏、炮班操作等訓練課目,訓練很紮實也很辛苦。想問問,你在這裡守島,是如何平衡與家庭的關係的?

  賈遠方:在這方面,我虧欠家裏太多(哽咽落淚)。去年,我的女兒出生,我只在出生那會兒回家照顧她們母女一個月。第二次見到我的女兒時,她已經8個月。因為顧不上我自己的小家,所以每次和我愛人相處時,都會更珍惜、更懂得忍讓。

  記者:我想問問軍嫂,你對賈連長有沒有抱怨過?

  孫朋朋:以前也抱怨過,現在沒有了。兩個人相處時間短,不捨得吵架,有矛盾很快就解決了。剛才他説到回家看孩子,我印象特別深。那天他打開門,孩子一下就愣住了,盯著他看了好幾分鐘。以前他不在家的時候,我經常住娘家。現在有了孩子,我就和婆婆一起帶孩子。當軍嫂,就得把自己培養成女漢子。

  記者:你倆是什麼時候認識的?你覺得賈連長在海島上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孫朋朋:我們倆是高中同學,大學畢業後他來了軍隊。與剛畢業那時候相比,他成熟了許多,更有擔當、更有責任感了。有一個細節我記得很清楚,他現在非常珍惜水,因為大竹山島上淡水比較珍貴。回老家探親也改不掉這個習慣。

  後記:

  對賈遠方夫妻的採訪常常會有一種代入感:假如自己是軍嫂,扛不扛得住。作為軍嫂,可能會多承擔一些家務,多承受一些思念的煎熬。但軍屬的榮譽感也是無法替代的。大竹山島海防官兵訓練刻苦,現場他們嘶啞的吼聲,幹練的操作,他們戰天鬥地、堅守門戶的精氣神,在場的人無一不受到震動和感染。

  這就是“老海島精神”的魅力。“老海島精神”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發源於抗日戰爭時期,歷經解放戰爭、抗美援朝,自然生長出來的,在海防官兵身上已然是內化於心、外化于形。“老海島精神”不局限于守島,紮根海島,以島為家;紮根船艇,以艇為家;紮根哨所,以哨為家,都是“老海島精神”。

  採訪結束後,賈遠方帶著妻兒一起回老家過中秋節了,祝他們幸福,向海防官兵致敬!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