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觀察|最好的悼念是堅守

2018-09-21 16:12:00
來源:北陸強軍號
字號

  一座島,兩個人;沒有淡水,沒有居民;海風呼嘯,滿目蒼涼。在這個只有兩塊足球場大的小島上,他默默堅守,一守就是32年,把自己的生命獻給祖國的海防事業。作為新時代邊防官兵,我們既要學習王繼才“守島就是守家、國安才能家安”的樸素而高尚的愛國情懷,也要學習他32年如一日,以海島為家、與海水為鄰的執著堅守。

  “風餐露宿寧非苦,且試平生鐵石心。”在共和國的版圖上,高寒的山峰、偏遠的疆域、危險的崗位,不僅有像王繼才那樣默默堅守的民兵護邊員,還有日夜與界碑相伴的邊防軍人。他們遠離了現代社會的繁華,在水天漂泊,在大漠堅守,在沒有軍號聲的時光中延展著生命的長度與厚重。他們不講條件、不求回報、不惜代價,甘把青春獻國防,把安寧留給大地。

  我不由聯想到一個犧牲在邊防線上的年輕戰友。2002年5月,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邊緣的清河口飛沙流火、酷熱難耐,入伍僅153天的張良隨連隊巡邏小組出發,他們翻沙丘,跨河槽,巡護著每一寸國境線。20多公里的徒步跋涉,消耗了大量體力,突然一名戰友中暑昏厥,在生死關頭,張良毫不猶豫地把自己僅剩的半壺救命水留給了戰友,而自己卻因乾渴難耐,體力透支,倒在了茫茫戈壁。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一手摟著武器,一手指向遠方,像一棵千年不倒的胡楊,將自己年僅19歲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邊境線。

  最好的哀思是繼承,最好的悼念是堅守。依然是茫茫戈壁、漫漫黃沙,16年來,每次巡邏路過張良墓時,戰友們都要給墓碑前的軍用水壺裏續上半壺水。我想他們想續上的,正是戍邊官兵們為捍衛祖國神聖尊嚴從心中迸發出的滾燙血水,是他們摸爬滾打、苦練本領灑下的炙熱汗水,是看著百姓安居樂業的幸福淚水,是流淌在戍邊官兵心中那股對黨忠誠、永遠涌動的愛國之河……

  渴飲孤獨當美酒,笑聽風沙作壯歌。今天,我們每個人都在追趕時代前進的步伐,而王繼才和一代代傳承張良遺志的戍邊官兵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執著堅守,正是我們這個民族所需要的時代精神。作為新時代的邊防軍人,我們要像他們那樣,自覺把自己的前途與祖國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在平凡的崗位上恪盡職守、樂於奉獻,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不計名利、勇於犧牲,是一顆螺絲釘就堅守崗位,是一滴水就滋潤寸土,是一塊煤就燃燒生命。這樣,共和國的鋼鐵長城就會因為我們的堅守而澆築得更加巍峨堅固,國家就會因為我們的堅守而更加團結強大,人民就會因為我們的堅守而更加幸福安康。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