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積極打造全球合作新框架

2018-09-19 11:22: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在迅猛發展之後,人類已將工業和技術增長模式推向極致,目前正在遭遇反衝。要應對這些挑戰,就必須在治理體系中找到一種兼顧有效性和合法性的新方法。”18日,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做客南開大學周恩來論壇,發表了題為“打造全球合作的新框架”主題演講,並與現場師生互動交流。

  “在2017年1月份的達沃斯論壇上,習近平主席發表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演講,他引用了狄更斯的小説《雙城記》中的名句:‘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施瓦布在演講中表示,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特別是在過去的30年中,人類通過經濟貿易和價值鏈,以數字化方式將人類文明跨越文化、大陸、國家和城市連接起來,甚至有望在2030年徹底消除貧困,這確實是“最好的時代”。但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資訊技術、生物技術、奈米技術、神經和認知技術創新,給世界各國治理都帶來了巨大挑戰。人類需要建立一個新的國家、區域和全球治理體系,以應對挑戰。他認為,特別需要建立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全球經濟合作的振興框架。電子商務只是其中一個新的方面,現在迫切需要圍繞新技術制定原則和政策,比如人工智慧、基因技術等。未來體系的建立,也許會更多依靠靈活的協調機制,“世界經濟論壇作為值得信賴的國際公私合作組織,已做好準備為所有受委託的合作夥伴提供開放的平臺,以形成全球合作的新框架”。

  在談到當今世界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的話題時,施瓦布表示,面對貿易戰威脅,應該更加積極地推進全球化,建立一個新型政府體系,發揮世界貿易組織(WTO)作用,而且不只是在貿易層面,還要在高科技、數字經濟、環境保護領域全面合作。

  “世界經濟秩序不應該由少數超級強國主導,應該在更廣泛、更多元的平臺上協商合作。全球應該努力建立一個更加開放的市場和更加公平的商業社會合作模式。第四次工業革命時期,全球化範圍應該擴大而非縮小,中國將在推動全球化中起到關鍵作用。”施瓦布説。

  當然,這與施瓦布對中國經濟始終抱有樂觀態度是一致的。在之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施瓦布就直接表明瞭自己的立場:“許多預測中國經濟增長即將停止的預言,最後都被證明是錯誤的,我始終對中國經濟增長保持樂觀態度。”

  在施瓦布看來,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創新已經成為競爭中最關鍵的因素,中國的創新力是領先的,中國已經走上了打造創新型社會的良好發展軌道,接下來應該建設更多的孵化器,努力培養創業者,同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讓人民充分享受發展成果。(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袁 勇)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