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是推動世界合作共贏的重要力量

2018-09-19 11:20: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光明日報記者 張斐曄 李曾骙

  風雨40年,中國的改革開放走過了輝煌歷程。回首過去,騰飛的中國令世界驚艷;展望未來,復興的中國與世界同行。18日,2018年夏季達沃斯論壇在天津舉行。論壇首日,與會代表在多個分論壇中圍繞中國改革開放40年闡述思考,交流思想,紛紛表示中國的改革開放為世界創造了更多機會,中國的進一步改革開放將是推動世界合作共贏的重要力量。

  從“為中國製造”到“與中國同創”

  任何新事物的産生都並非易事,中國開放的大門同樣也是逐步打開的。在“中國對外開放四十年”分論壇上,北京大學南南合作發展學院院長傅軍提出一個新穎的看法:“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但在我看來也許可以追溯到50年前。”他進一步解釋説,從20世紀70年代初的中美破冰、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一系列標誌性的外交事件開始,中國就已經在為未來的對外開放做準備。縱然如此,但一夕之間打開開放的大門,無論是中國對世界的認知,還是世界對中國的看法,都經歷了從懵懂忐忑到走向成熟的不平凡歷程。

  IBM大中華區董事長陳黎明提出了一個新片語——“Made for China”(為中國製造)。他解釋道:“我們總説現在很多商品都是‘Made in China’,即中國製造,但其實在改革開放之初,很多跨國公司僅僅是因為中國龐大市場的吸引力,而簡單地將産品帶進中國,這是為中國製造的階段。”而正是在這樣最簡單的商貿往來中,很多中國公司通過貿易代理的形式接觸了跨國産品,了解了市場行銷,更開始學習國際經貿規則。

  “如果要問在改革開放之初的年代我們學到的最重要的內容是什麼,我認為就是學到了一個大家約定俗成的世界貿易規則,學到了一個互相幫助、互惠互利的商業交往的原則。”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念沙出國走到哪兒都帶著一個小本本,在與外方溝通時隨時記錄,這是他多年來養成的習慣。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一大批中國企業在改革開放之後以謙虛好學的姿態、勤奮苦幹的精神,在一步步前進中成長為具有世界競爭力的新星,而中外商貿合作也隨之發生巨大的變化。

  “關注高品質的勞動力資源,是日企在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考慮。”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總裁赤星康表示,在中國改革開放邁過初期階段之後,大量日本企業不再僅僅是“Made for China”(為中國製造),而是開始紮根中國本土,進入“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階段。而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眾多日企希望通過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來進一步與中國企業合作,進而達到“Made with China”(與中國同創)的更高階段。對此,IBM公司更深有感觸。“直至今日,很多中外人士都還會津津樂道當年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的案例。事實上,如今IBM在中國還有中國研究院、開發院、系統研究院、全球交付中心等,而很多跨國公司也與IBM一樣,在中國轉換著自己的角色,進入到與中國同創的階段。”

  從“為中國製造”到“中國製造”,再到“與中國同創”,40年轉瞬即逝,在奮進的歷程中,中國從世界經濟的追隨者逐漸成為領導者,引領著世界經濟的未來方向。

  創新驅動是未來開放的大方向

  中國的金融開放有哪些新政策?未來中國有哪些創新發展新舉措?這些問題都成為諸多分論壇上嘉賓們關注的焦點。

  “對於歐盟來説,我們非常歡迎中國在金融開放方面的舉措和態度,這涉及銀行業、保險業和資本市場、支付服務、徵信系統等一系列領域的開放,尤其對於歐洲市場參與者來説,這是一個積極的發展方向。”歐盟委員會金融穩定、金融服務資本市場聯盟副主席瓦爾迪斯-東布羅夫斯基斯在“中國的金融開放”分論壇上表示,對於中國的經濟環境來説,金融開放意味著更好的市場準入條件,進而將助推整體經濟發展。

  中國金融開放的力度獲得了國際認可,這樣的制度創新具有里程碑意義。“據我所知,有關部門正在有部署、有步驟地朝前推進各項具體措施。”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回應了分論壇現場關切,並表示,中國的金融開放將注重在促進經濟增長和經濟適應性等方面取得平衡。

  同樣令世界矚目的制度創新還有粵港澳大灣區。“在改革開放中,內地企業走向國際市場是全方位的雙向開放的體現,而如果內地企業能把國際業務平颱風險管理放在比較熟悉的香港,那麼不僅可以使風險可控,而且能提升效益,同時服務國家。”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中國的灣區經濟”分論壇中表示,在稅務、保險、財資等方面,香港都將提供優惠給內地企業,與內地一道用好大灣區平臺。

  世界看到了中國創新驅動的強大推動力,而創新的核心要素在人。“在人才的招募上,中國一直非常開放,借助全球化的便利正在不斷組織各種各樣的創新人才。”在“創新之國”分論壇上,作為新興創業公司代表,北京君紫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秦君説,近幾年中國在人工智慧的佈局和産業落地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就,而這得益於人才的聚集效應。而有感於中國創新企業強大力量的還有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總裁赤星康。“每次我去中國,都能看到新變化,比如電子支付,就是日本非常需要學習借鑒的。”赤星康説,第四次工業革命給世界帶來了新的機遇,世界需要與中國進行更緊密的合作。“未來在老齡化、教育、科技等方面,我們都有很多合作的潛力。更重要的是,合作並非只是為了利益,探尋改變世界的方案是我們的共同責任。”

  在本屆夏季達沃斯年會上,很多嘉賓在發言交流中都表達著這樣觀點:過去40年,中國的改革開放為國家繁榮、世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改革的步伐不會停滯,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世界期待中國改革開放的前行之路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打下堅實的基礎。

  (光明日報天津9月18日電)

  《光明日報》( 2018年09月19日 11版)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