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水果恐怖主義”襲向澳大利亞 當地人談“果”色變

2018-09-19 10:20: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駐澳大利亞特派記者 劉天亮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郝樹華】小心,這些水果裏面可能也藏有“暗器”!繼“草莓藏針”事件後,澳大利亞最近一週陸續又爆出“香蕉藏針”“蘋果藏針”等驚險事件,嚴峻的食品安全現狀已在全國範圍亮起紅燈。接二連三的“水果藏針”事件被業內人士比作“商業恐怖主義”,造成民眾恐慌,更導致果品行業損失慘重。一時間,澳洲人談“果”色變。就連紐西蘭的一些超市都因此停購澳大利亞草莓。

  澳大利亞新聞網18日報道稱,當天,住在雪梨的卡米拉被蘋果內暗藏的“殺機”驚得目瞪口呆:她之前在該市西北部的沃爾沃斯超市購買了一份6個裝蘋果,本打算給女兒當點心吃。就在她削皮切塊時,水果刀碰到硬物,取出後竟發現是一枚鋼針。卡米拉稱,自己因之前看到了媒體報道“草莓藏針”的事件,才把蘋果切成塊,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稱,“蘋果藏針”是澳大利亞近兩日發現的最新食品安全事故。本月上旬,該國昆士蘭州最先爆出“草莓藏針”事件導致一名21歲男子誤食、受傷;之後,同類事件接連發生,相關報案數量超過20起。目前,調查工作已擴展至全國6州,最遠至澳大利亞最南端的塔斯馬尼亞島。不僅如此,“危險水果”的類別也從草莓延伸至香蕉和蘋果。但後兩種水果的藏針事件僅屬個案。

  危險果品事件引發了澳大利亞聯邦和地方當局的高度關注。澳大利亞農業部長利特爾普勞德呼籲將惡意破壞果品的不法分子“扔進監獄”。多地警方同時採取調查行動,昆士蘭州政府更是開出10萬澳元(約合人民幣49.5萬元)的高額懸賞。不過,昆士蘭州警察局局長斯圖爾特表示,由於國內果品供銷網路龐大且複雜,對個別“藏針者”展開全面調查耗時久、難度大,鎖定嫌犯並不容易。

  此前,業內人士曾懷疑“藏針者”是個別心懷不滿的前果品行業僱員,警方不太認同這種看法,因為“草莓藏針”的情況發生在幾個不同品牌的産品中,報私仇的可能性較小。目前,警方不排除“團夥作案”的可能,同時懷疑有居心不良者在“草莓藏針”事件爆發後進行了惡意模倣。當局警告稱,肇事者要面臨長達10年的監禁,切勿跟風。

  截至目前,“水果藏針”事件已重創澳大利亞果品的生産和銷售。該國一些連鎖超市部分或全部下架了問題水果,一些涉事草莓品牌如“莓果迷”“美味莓果”和“唐尼布魯克莓果”等也已在全國範圍內召回。不僅如此,紐西蘭至少兩家大型連鎖超市已于17日全面停止訂購澳大利亞的草莓,並下架了現有産品。

  ABC稱,澳大利亞今年的莓果類産品本就有些供大於求,“草莓藏針”事件更是直接導致莓果價格大幅下跌,迫使果農成批量地銷毀産品,形成“果賤傷農”的行業低迷景象。南澳大利亞州的一名果品商表示,由於“危險水果”重創消費者信心,目前市面上“還賣得動”的草莓産品僅為總量的10%左右,而這種狀況勢必會一直影響到來年的果品行情。昆士蘭州草莓種植業協會負責人舒爾茨表示,這一事件影響深遠,從生産到供應鏈條上的每一個職位都有可能面臨失業,包括果農、供應商、包裝工和貨運司機等。

  據澳大利亞《信使郵報》17日稱,為了挽回消費者的信心,昆士蘭州個別草莓農場已經準備安裝金屬探測器,以確保水果産品發貨時沒有金屬異物。澳大利亞一些政客近日也竭力維護果品行業的聲譽。澳大利亞國家黨副主席麥肯齊堅稱,該類事件在本國的食品安全史上“極其罕見”,並呼籲民眾繼續支援國家莓果行業。不過她同時也表示,安全起見,果品消費者今後最好“切開了再吃”。美國VOX新聞網稱,澳大利亞的“水果藏針”事件引發輿論對“農業恐怖主義”的憂慮,衛生部長亨特上週末已命令國家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對此事進行徹查。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