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震撼!今昔對比,鐵路成為拉動寧夏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

2018-09-17 14:16:00
來源:中國鐵路
字號

  1995年以前

  寧夏境內僅有一條包蘭鐵路

  蒸汽機車是鐵路客貨運輸的排頭兵

  如今列車多了,火車快了

  旅遊火了

  ……

  據統計,自2000年1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鐵路為寧夏發送旅客8525萬人次,發送貨物57514萬噸。

  鐵路營業里程由2000年末的702.9公里增加到2018年7月末的1059.9公里,鐵路成為拉動寧夏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

  一列火車行駛在穿越騰格裏沙漠的包蘭鐵路上。

  九曲黃河,奔涌東流,一路穿山劈嶺,奔騰而下,衝出黑山峽後,便與蒼茫雄渾的騰格裏沙漠相擁相依,滋潤著寧夏這片沃土,哺育出“塞上江南”絢麗多彩的生機與活力。

  然而,在1958年以前,共和國鐵路的脊梁還未延伸到寧夏中衛。當地居民回憶,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這裡還是一個“風吹石頭跑,天上不見鳥”的沙漠之城。

  覆蓋在騰格裏沙漠上的麥草方格沙障。

  1958年,包蘭鐵路開通運營。鐵路人使用“麥草方格”的固沙方法,逼退沙漠20公里,改寫了騰格裏沙漠“沙進人退”的歷史。

  1992年,沙坡頭鐵路治沙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被聯合國授予“全球環保500佳”榮譽稱號。

  回眸寧夏鐵路建設的歷史,1995年以前,寧夏境內僅有一條包蘭鐵路,蒸汽機車是鐵路客貨運輸的排頭兵。當東部經濟騰飛、中部經濟崛起時,大西北的經濟卻和包蘭鐵路上的火車一樣慢吞吞地“往前拱”。

  當時的中衛縣城,幾乎沒有高大建築物,就連火車站的路燈也是昏黃的。“吃飯基本靠天、出門基本靠走、交流基本靠吼、娛樂基本沒有”是寧夏南部山區當時的真實寫照。

  1995年,西部鐵路建設翻開新篇,寶中鐵路開通運營,電力機車成為客貨運輸的主力軍。蜿蜒于寧夏南部山區的寶中鐵路,不但提高了寧夏客貨運輸“快進快出”的能力,而且帶動了鐵路沿線城鎮的經濟發展,使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駛入快車道。

  列車賓士在寶中鐵路上。

  新線通了,火車快了,景區生意火了,周邊農民也在自家地裏淘到了“滿桶金”。中衛市借助鐵路安全、快捷、便利的優勢,致力於發展生態農業。如今,中衛市無污染、綠色、環保的沙漠蔬菜、水果等已經進入北京農産品批發市場。

  在四通八達、便捷安全的鐵路助力下,中衛市現有景區(點)23家,其中3A級以上景區(點)7家,2017年共接待遊客68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3.6億元。旅遊産業已成為中衛市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特色富民支柱産業,全域旅遊邁向發展新高地。

  60年來,寧夏鐵路客貨運輸不斷優化服務。1990年,銀川客運段只有開往汝箕溝、蘭州、北京方向的3趟列車,那時的車體還是綠皮車。進入新世紀,銀川客運段擔當的各次列車相繼置換車體。目前,該段擔當的15對旅客列車中,除7524次列車和7531次列車外,其餘各次列車均為空調列車。

  60年來,鐵路部門精準對接自治區運輸需求,加快現代物流轉型步伐,拓展新興産品有效供給,發展多式聯運,實現快運貨物列車常態化開行;積極發揮集結國際貨運班列、蘭渝鐵路連接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的區位優勢,加大國際班列、“點到點”牛奶班列開行力度,努力構建貨運新通道;在鐵路拉動下,以“煤、電、化”三大主導産業為龍頭的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王洼煤礦、神華寧煤集團等現代化企業在“塞上江南”強勢崛起。

  流經寧夏中衛市境內的黃河。

  60年來,鐵路部門結合寧夏相關發展規劃,科學有序加強鐵路建設,優質高效擴充區域路網規模,築起了包括包蘭、寶中、太中銀等鐵路在內的發達完善、輻射四方、能力充足、快速便捷的鐵路運輸網。同時,他們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全力做好鐵路建設扶貧、運輸扶貧和定點扶貧工作,精心開好公益性“慢火車”,為堅決打贏固原原州區脫貧攻堅戰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