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為何西方如此緊張中非合作?聽聽這位知名人士怎麼説

2018-09-07 09:33:00
來源:環球網
字號

  【環球網報道 記者 查希】9月4日,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落下帷幕,這是迄今為止中國舉辦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主場外交活動。在國際形勢深刻複雜變化的背景下,中非領導人再次聚首北京,共商中非友好合作大計,規劃了新時代中非合作藍圖,出臺了引領中非合作發展的重大舉措。

  6日,環球網記者在清華大學對傑出訪問教授、中非領導力發展中心聯席主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副總幹事格塔丘 恩吉達(GetachewEngida)先生進行了專訪。

  “新殖民主義”?錯!

  隨著中國越來越多地參與非洲國家的建設,西方漸漸出現了“新殖民主義”等攻擊抹黑非中合作的論調。

  “西方世界認為中國會成為‘新殖民主義強權’有很多原因”,恩吉達對記者表示:“但是首先,中國和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一直在和平友好地交流,當然中國已經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之一,而且現在中國的GDP已經達到了世界第二,在一段時間之後有希望成為世界第一。同時,中國的政策不是干涉其他國家。到目前為止,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和非洲的關係是非常積極的,互惠互利,雙方的政策也是非常清晰的,即雙贏(Win-Win)。”

  其次,他認為,這個地區(非洲)的傳統殖民主義勢力已經離開了,但是西方人認為中國將成為“新殖民主義”的這種觀點卻是錯誤的。

  中國堅持“五不”讓人感到很溫暖

  在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開幕式上,中國領導人在主旨演講中提到了“五不”,即“不干預非洲國家探索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內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不在對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條件,不在對非投資融資中謀取政治私利”。

  對此,恩吉達説:“我認為這是非常非常積極的(態度)。”

  恩吉達表示,無論中國如何援助非洲國家,都是不設前提條件的。但是以前西方國家在給予非洲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援助時,會設置非常苛刻的條件。所以當中國領導人作出“五不”聲明時,會讓人感到很溫暖(Warming)。

  西方為何會緊張中非之間的合作關係?

  恩吉達説:“在1960年(非洲獨立年)之前,非洲已經受到西方殖民主義勢力的影響很多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西方國家主導了非洲國家的經濟。但現在已經不一樣了,中國在1978年改革開放之後,逐漸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且還在持續增長中。這也就是為什麼西方認為中國會成為主導(非洲)經濟的力量,而且還不能排除可能有軍事方面的影響。”

  他説:“所以,當西方發現自己的影響力在衰落,而中國的影響力卻在增強的時候,這就是一種十分自然的反應了。”

  恩吉達表示:“我個人會選擇不理睬這些(來自西方的)雜音,和中國搞好關係並不意味著不和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交往。”

  中非友好合作大家庭“全家福”?時間會説明一切

  2018年5月26日,布吉納法索宣佈與臺灣當局斷絕所謂的“外交關係”,與中國恢復外交關係。至此,臺灣當局在非洲僅剩史瓦濟蘭一個所謂的“邦交國”。

  就此,恩吉達認為,史瓦濟蘭有希望接受非洲國家的共識,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即包含臺灣在內的中國。因為,世界上的多數國家都認為,臺灣只是中國的一個省。

  “時間會説明一切。”恩吉達説。

  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副總幹事到清華大學傑出訪問教授

  據清華大學新聞網此前消息,恩吉達今年1月15日對清華大學進行了訪問。恩吉達在訪問時表示,希望通過清華大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非盟國家之間的合作,增強對非洲青年人才領導力的培養,推動非洲社會和經濟發展。

  7月6日上午,恩吉達受聘為清華大學傑出訪問教授。恩吉達表示,中國和非洲不僅有著良好的友誼,並且建立了持久的戰略夥伴關係。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具有遠見卓識的“一帶一路”倡議,將在全球化的新時代把中國和非洲連接起來。

  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副總幹事,恩吉達曾負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交流與資訊項目管理。他在二十餘年間,領導和管理著多個國際組織,推動消除貧窮、維護和平與可持續發展事業,廣泛從事教育、農業建設,水資源與氣候挑戰、科學技術創新和跨文化交流等事務。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