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父母老了獨生子女該怎麼陪?8成受訪青年期待社會支援

2018-09-06 11:09: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父母老了,作為獨生子女的我該怎麼陪

  86.8%受訪青年期待陪護父母得到更多社會支援

  獨生子女一代的父母紛紛步入老年,一些甚至已是高齡老人。目前,各地區陸續出臺帶薪護理假,以方便子女陪護老人。不過獨生子女陪護老人、為老人看病依然面臨許多困境,比如人手不足、距離遠,尤其是“雙獨”的情況,照料老人的壓力更大。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3名18~35歲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1.1%的受訪青年擔心無法陪護父母,沒時間(68.1%)和人手不足(50.7%)被認為是陪護父母的主要困難。86.8%的受訪青年期待社會為年輕人陪護父母給予一定的支援。

  參與本次調查的青年中,來自一線城市的佔27.3%,二線城市的佔50.8%,三四線城市的佔18.7%,城鎮或縣城的佔2.2%,農村的佔1.0%。受訪青年中,獨生子女佔78.3%。

  91.1%受訪青年坦言擔心陪護父母問題

  在湖南吉首上大學的田燦(化名)對記者説,雖然自己還在上學,暫時沒有陪護照顧父母的壓力,但是作為獨生子女,每當看到新聞或者一些影視作品中提到有關養老和陪護父母的內容,她還是會感到有壓力。

  郭香香(化名)是北京某高校博士生,今年年初,她的外公生病了,由家人輪流照顧。“我媽媽和她的3個兄弟姐妹一起照顧老人都很不容易,當時我就想以後我一個人要怎麼照顧爸媽”。

  調查顯示,91.1%的受訪青年擔心無法陪護父母,其中29.9%的受訪青年表示非常擔心。交叉分析顯示,受訪青年中,獨生子女(92.6%)對這個問題更加擔心。

  西安某高校青年教師魏文(化名)表示,隨著父母年紀越來越大,自己也更加擔心陪護父母和養老的問題。“現在他們來西安幫我裝修,和我住在一個城市,以後他們有可能會回老家。老人年紀大了,我很擔心他們一旦生病要怎麼陪護他們,尤其是經歷了我外公生病去世,就更加擔心這個問題了”。

  家住江蘇海安的韓偉(化名)眼下就面臨著非常嚴峻的陪護長輩的問題,“我公公肝和腎都有問題,目前依靠昂貴藥物維持,要定期去大醫院復診,一去就是三四天。我媽媽心肺功能不好,慢阻肺,依靠呼吸機輔助。家裏還有爺爺奶奶需要照顧。贍養和照顧兩代老人的壓力都在我和愛人身上,好在我老公工作比較自由,不要坐班,陪老人檢查、陪床等都是他。”韓偉説,目前她最擔心家中老人生大病。

  調查顯示,沒時間(68.1%)被受訪青年認為是陪護父母的最主要困難,其次是人手不足(50.7%)。其他問題還有:沒有足夠的經濟收入(47.5%),離家遠(42.1%),醫療和護理資源缺乏(25.8%)和老人異地醫保難報銷(14.4%)等。

  “80後一代的父母年齡大概在65歲左右。他們目前沒達到高齡老人的年紀,還屬於比較年輕的老人,主要需要子女在心理上給予陪護。但再過幾年,就會需要生活上的陪護照顧。對於子女來説,這種壓力會更大。”天津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張寶義分析,獨生子女的父母年老後,對孩子生活上、心理上的依賴更大,對於獨生子女來説陪護的壓力也就更大。

  58.4%受訪青年希望企業增強對員工的人文關懷

  韓偉一直在考慮陪護父母和養老的問題,“我們是80後,父母接受不了去養老院之類的機構,我們也不會這樣做,頂多就是請保姆在家照顧。但我們這一代觀念就不太一樣,想以後去養老院,儘量不給子女添麻煩”。

  調查顯示,為了陪護贍養父母,53.2%的受訪青年會定期讓父母體檢,預防和提早發現疾病,53.4%的受訪青年會尋找適合的養老或護理機構,52.5%的受訪青年會理財,預留足夠的資金,32.8%的受訪青年會與父母住在一起,不讓父母“空巢”,26.2%的受訪青年會定期休假回家陪伴父母。

  調查中,86.8%的受訪青年期待社會對年輕人陪護父母給予一定的支援。

  韓偉希望能有一些減輕年輕人養老經濟負擔的政策,“比如醫保報銷、異地結算、農保等,這些政策力度再大點就好了”。

  “如果以後我父母需要我陪護,我能輕鬆請假就很不錯了。”郭香香了解到,很多地方推出了獨生子女陪護假,她希望能夠落實好這項政策。

  魏文覺得現在人們對保姆、護理的需求很多,但是這個行業還存在著不少問題,他希望家政行業可以實現産業化、規範化的發展,以減輕年輕人照顧父母的壓力。

  緩解年輕人陪護父母壓力,58.4%的受訪青年希望企業增強對員工的人文關懷,准許請假陪護父母,53.1%的受訪青年建議建立獨生子女家庭養老補貼制度,48.2%的受訪青年建議落實獨生子女護理假。其他建議或期待還有:依託社區力量,發展養老機構(44.8%),規範養老産業的發展(35.9%),完善老年人社保異地對接(28.4%)和營造尊親尊老的社會氛圍(18.4%)等。

  張寶義分析,隨著資訊技術的發展,子女和父母可以更好地溝通聯繫,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心理層面的陪護壓力。但對於獨生子女一代來説,單純依靠子女個人來完成陪護父母和父母養老問題是行不通的。“因此我們提倡通過社會化的力量來實行集體化、成品化和規模化的養老。這並非是讓老人都去住養老院,而是在家中、在社區中形成一種規模化的養老”。

  張寶義認為,需要從大的規劃角度,將住宅建設、市場和社會組織、醫療衛生等統籌規劃,形成一個養老體系,比如建立電子檔案通訊網路,及時了解小區老年人的情況。“在日本,一些家庭的馬桶上裝了感應器,如果老人一天都沒有去衛生間,那麼子女在手機上就會收到提示。”張寶義認為,通過社會化、規模化養老體系的建立,可以進一步緩解和分擔獨生子女的陪護和養老壓力,讓他們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和照顧下一代上,進而完成歷史性的人口轉移。

  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見習記者 孫山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