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特朗普侮辱性言論“欺淩加拿大” 加輿論炸開了鍋

2018-09-06 10:58: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用侮辱性言論評論加拿大,讓加拿大輿論炸開了鍋,譴責美國“公然欺淩加拿大”。雖然外界印象裏,美國與加拿大關係密切,但兩國也曾鬧翻過,美國總統尼克松在加拿大國會講話時公然宣佈美加“特殊關係”死了!

  20世紀以來,加拿大對美國市場和資本的依賴持續加深,尤其是二戰結束後,加拿大對美國的經濟依賴導致很多人認為“美加就是一個經濟體”。但尼克松入主白宮時,雖然美國仍是無可爭議的資本主義頭號強國,但它面臨著來自日本和西歐的激烈競爭。1971年4月,國際經濟政策委員會主任彼得佩爾森用一份秘密報告打動了尼克松,這份報告稱“美國正在喪失作為世界商貿主導者的地位”,預計到1971年底,美國將出現自1893年以來的第一個貿易逆差。

  作為扭轉局面的嘗試,當年8月15日,尼克松宣佈實行“新經濟政策”,其中對外主要採取兩項措施:放棄金本位、停止美元兌換黃金以及對所有出口到美國的産品徵收10%附加稅,這也被稱作“尼克松衝擊”。對於那些靠對美出口創造大量工作崗位與獲取利潤的國家來説,新進口稅和事實上的美元貶值被認為是“大災難”。

  首當其衝的加拿大陷入恐慌之中,皮埃爾特魯多總理和多名內閣部長展開全方位外交,試圖用加美之間的特殊歷史關係以及加拿大作為“美國的一個堅定的經濟、意識形態和軍事盟友”的地位,説服美國在關稅問題上給予加拿大豁免。

  特魯多總理甚至親自前往華盛頓會見尼克松。加拿大《多倫多星報》稱,雖然特魯多長期反對民族主義與貿易保護主義,不過他此行前公開表示,如果民族主義與貿易保護主義能維護加美“特殊關係”,他願意放棄自己的觀點。

  然而,美國並沒有給加拿大開綠燈,這迫使加拿大減少與美國的貿易。1972年,加拿大外交部長米切爾夏普提出“第三種選擇”,減少同美國的貿易和文化關係,加大與歐洲和日本的往來,使加拿大的貿易多樣化。

  對於加拿大的經濟政策變化,尼克松看在眼裏,他更堅信加拿大在逐步脫離美國的“軌道”。1972年4月14日,尼克松在加拿大國會聯席會議上發表講話稱,美國與加拿大的“特殊關係”死了,“現在必須認識到,我們擁有不同的身份、存在很大差異,當這些現實被掩蓋時,沒有人的利益得到增進。”

  儘管兩國關係日漸緊張,但特魯多仍試圖使尼克松回心轉意。1973年5月,他打電話給深陷水門事件的尼克松,表明自己支援著這名美國總統,讓尼克松很感動。

  面對強勢的美國,特魯多最終只能承認,“加拿大跟美國在一起,就如同睡在大象旁邊的小動物,不管這個小動物多麼友好,但大象的每一個呼嚕,都會使她受到影響”。

  到1977年末,加拿大石油、天然氣的74%,採礦業的60%,製造業的56%,公用事業的4%,鐵路的1%都被外資,特別是美國跨國公司在加拿大的子公司所控制。加拿大政府試圖擺脫對美國經濟依賴的努力成效不大。最終,1987年-1988年,美加兩國接受自由貿易,幾年後墨西哥加入,三國簽署《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