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干擾中國代表與會 東道國諾魯為何自己攪亂島國論壇?

2018-09-05 09:17: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駐澳大利亞特約記者 王未來 環球時報記者 邢曉婧 陳欣】作為3日到6日太平洋島國論壇年度峰會的東道國,諾魯近日陷入外交風暴的中心。《澳大利亞人報》4日報道稱,參會的中方代表在與該國總統巴倫瓦卡發生“簡短言辭交鋒”後離開了會議。在這之前,諾魯已經因為拒絕允許中方代表團持公務護照進入該國而激怒中方。為什麼諾魯會跳出來如此針對中國?中山大學大洋洲研究中心研究員于雷4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諾魯是臺灣的所謂“邦交國”,同時又與澳大利亞保持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中國不是該論壇的成員國,而是論壇“對話夥伴”。據“德國之聲”4日報道,中國代表團持公務護照入境時,諾魯當局拒絕在證件上蓋入境章,並稱只能處理中方人員的因私護照。諾魯是臺灣的所謂“邦交國”,這次主辦太平洋島國論壇,臺灣為該國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不少資助。

  法新社稱,這明顯是招惹中國代表之舉,還觸發一些參會國家的激烈反應。被披露的信件顯示,因為諾魯如此對待中國代表,一些國家表示要抵制這次峰會。薩摩亞總理圖伊拉埃帕在給諾魯總統瓦卡的信中説:“作為諾魯總統,您的單邊行動是危險先例,論壇領導人是不會接受的。”他批評諾魯政府的決定“讓人質疑我們組織的誠信、可靠性和根基”。《澳大利亞人報》稱,圖伊拉埃帕威脅要退出論壇,並稱很多國家將效倣。斐濟也對諾魯施加壓力。

  諾魯之後試圖平息紛爭,稱存在“誤解”。瓦卡3日解釋説,“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諾魯與中國沒有外交關係。我們之間有一個存在很久的交互安排,諾魯部長們到中國參加多邊會議也會使用因私護照。他們知道這一點。”“德國之聲”報道稱,瓦卡最終讓步,給中國代表團的簽證核準信蓋章。但他拒絕透露是否堅持其立場並強迫中國代表使用因私護照。

  然而,事情並未就此結束。臺灣《聯合報》4日報道稱,太平洋島國論壇3日晚低調開幕,正式議程于4日展開,主要討論氣候變化和區域安全。大陸代表杜起文欲在一個以氣候變化為主題的會議上發言,不料會議主席、諾魯總統瓦卡不準他發言,導致杜起文和代表團其他成員退席抗議。

  法新社評論説,這次外交事件暴露出中國在該地區影響力上升的敏感性。諾魯是太平洋地區為數不多“承認”臺灣的太平洋小國之一。為獲得承認,臺灣向太平洋島國提供援助。而大陸與包括斐濟、薩摩亞和巴布亞紐幾內亞在內的較大太平洋國家保持著密切的外交關係,他們是大陸貸款和援助的主要接受國。

  在這一地區角力的不止臺灣和大陸。英國《衛報》4日稱,北京在太平洋地區施展的軟實力已經讓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警惕,他們都加大了對太平洋島國的援助力度,目的是在“自己的後院”維持影響力。《日本經濟新聞》稱,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打算在此次論壇上與太平洋島國簽署聯合安全聲明,以鞏固他們的影響力。澳大利亞現在與美日致力於“印太戰略”,不希望中國在太平洋獲得影響力。澳總理莫裏森在日前訪問印尼期間説,澳對太平洋地區有特殊的責任。《日本經濟新聞》稱,他説這番話時心裏明顯想著中國。

  不過,莫裏森沒有親自參加島國論壇,替他出席的是外長佩恩。《澳大利亞金融評論》稱,澳大利亞的首要任務是限制中國的戰略影響力。佩恩準備在島國論壇上強調堪培拉將重新側重對太平洋島國的援助,以回應中國對該地區的興趣。她敦促中國留意澳大利亞在向太平洋地區提供援助方面所設定的基準。但在3日接受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採訪時,佩恩稱,將在此次論壇上簽署的新區域安全聲明並非針對任何特定國家。

  于雷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説,西方國家在太平洋島國上有傳統的既得利益,一戰後太平洋島國基本落到美英手中,後被“委託”澳大利亞“照顧”。澳大利亞作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副警長”,既要照顧西方利益,又要維護西方的價值觀。然而,隨著中國經貿關係的迅速發展,島國的情感天平逐漸向中國傾斜,這讓一些國家心裏很不舒服。

  儘管佩恩強調莫裏森並未怠慢太平洋島國,但在澳媒看來,澳大利亞已經因此在這個論壇上承受壓力。而且,相較于澳新想要塞進“抗衡中國”的想法,太平洋島國最關心的是氣候變化和海平面上升。法新社4日稱,澳大利亞政府在諾魯設立、被批評家稱為“澳大利亞關塔那摩”的難民營,也成為此次論壇揮之不去的焦點。主辦國諾魯想盡辦法轉移外界對難民營的關注,甚至威脅記者不得報道。但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外界更加忽視太平洋島國論壇成員國真正關心的議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