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非合作好不好,中非人民最有發言權(評論員觀察)

2018-09-04 10:54: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中非早已結成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過去是並肩戰鬥的好兄弟,現在是共同發展的好夥伴

  “中非合作好不好,只有中非人民最有發言權”“任何人都不能以想像和臆測否定中非合作的顯著成就”,9月3日下午,在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深刻總結中非友好合作的現實邏輯和歷史邏輯。這一總結,不僅體現著中國始終秉持的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也駁斥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看法,昭示著人類共同發展的正道。

  “在非洲,中國為什麼是一個受歡迎的夥伴?”前不久,美國一家媒體在走進非洲觀察中國在非洲的具體舉措之後,不得不承認,中國受歡迎的原因在於,中國以誠待非洲,“中國承諾幫助非洲實現工業化,不是只嘴上説説”。與此同時,西方也有一些人戴著“有色眼鏡”,歪曲解讀中非關係。或是忽略非洲自身發展的訴求和中國推動非洲發展的誠意,無端指責中國“掠奪資源”;或是無視中非關係發展對非洲經濟社會進步的巨大推動作用,刻意醜化中非關係;或是在“酸葡萄”心理驅動下,鼓噪“新殖民主義”説辭。這些論調,既沒有看到中非友好合作的宏大歷史敘事,也是對非洲發展變化的有意忽略。

  歷史有其規律和邏輯。正如習近平主席指出的,中非雙方基於相似遭遇和共同使命,在過去的歲月裏同心同向、守望相助,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合作共贏之路。相比于西方少數國家居高臨下的説教、口惠而實不至的“空頭支票”,對於非洲,中國始終以平等姿態相待,始終以合作共贏為目標。當部分西方媒體把非洲説成是“沒有希望的大陸”時,中國卻以“好朋友、好夥伴、好兄弟”看待非洲;當部分西方國家開出“強人所難”的附加條件,中國人民始終尊重非洲、熱愛非洲、支援非洲,“不干預非洲國家探索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內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不在對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條件,不在對非投資融資中謀取政治私利”,這“五不”既是中國的真誠態度,也是非洲的真切希望。

  2015年12月,習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上宣佈了中非“十大合作計劃”。幾年來,中國企業在非洲已建成和在建的項目,將幫助非洲新增約3萬公里的公路里程、8500萬噸/年的港口吞吐能力、超過900萬噸/日的清潔用水處理能力。這些實實在在的行動,是中非合作的豐碩成果,也展現了中非共同的創造力、凝聚力、行動力。在本次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又提出實施“八大行動”的倡議。産業促進、設施聯通、貿易便利、綠色發展……細看每項行動,措施實、內容具體、可操作性強,可謂是“滿滿的幹貨”。無論是落實上述計劃、行動,還是共建“一帶一路”,中國相信中非合作的必由之路就是發揮各自優勢,把中國發展同助力非洲發展緊密結合,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中非早已結成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過去是並肩戰鬥的好兄弟,現在是共同發展的好夥伴。責任共擔、合作共贏、幸福共用、文化共興、安全共築、和諧共生……習近平主席提出的這一系列新倡議新理念,正是要讓中非命運共同體“更加緊密”“樹立典範”。

  去年,麥肯錫發佈了一份報告,該報告調查了包括衣索比亞在內的8個非洲國家的1000多家中國公司。結果顯示,近九成的員工都是非洲人。尼日利亞《先鋒報》不無感慨地説道,“與我們的殖民和新殖民經歷不同,中國人教我們認識到,一支蠟燭不會因為點燃其他蠟燭而熄滅,反而會使世界變得更加光明”。

  幾年前,在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上,辛巴威前總統穆加貝曾有一段精彩的脫稿發言:中國在非洲正在做我們曾期待的事,“如果當年的殖民者們有耳朵,請他們也聽聽習主席的講話”。今天,我們應該共同品味習近平主席的講話:任何人都不能破壞中非人民的大團結,任何人都不能阻擋中非人民振興的步伐,任何人都不能以想像和臆測否定中非合作的顯著成就,任何人都不能阻止和干擾國際社會支援非洲發展的積極行動。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