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關於中非關係的種種誤解,是時候澄清一下了!

2018-09-02 14:05: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將於9月3日至4日舉行。近年來,中國和非洲日益密切的關係吸引了世界目光,也引來一些誤解甚至惡意詆毀。有人疑惑:中非合作是不是中國“撒錢”援助非洲?還有西方輿論鼓吹:中國造成非洲“債務陷阱”,在非洲推進“新殖民主義”。

  那麼,事實究竟怎樣呢?

  1.中非合作是中國“撒錢”援助非洲?平等合作!

  長期以來,中國對非援建的鐵路、公路、學校、醫院等,對改善當地人生活,幫助非洲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也有人質疑:中非合作是中國不計成本地“撒錢”,做“虧本買賣”。

  實則不然。

  一個事實是,中非合作並不單單是中國對非援助。現在的中非合作中,援助只佔很小一部分。投資合作已成為中非合作最主要方式。通過投資合作,既可以幫助非洲加快工業化進程,也能使中國的裝備、産品等進入非洲。

  另一個事實是,中國幫助非洲的行動,不僅贏得了友誼和道義,更給中國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回報”。雖説中國對非援助不附任何政治條件,但很多非洲國家一直在投桃報李、幫襯中國。

  説遠的,人們都很熟悉“非洲兄弟把我們抬進了聯合國”;説近的,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非洲國家紛紛伸出援手,有的國家自己也不富裕、人口不到200萬,卻向地震災區慷慨捐出200萬歐元,相當於每人平均1歐元,讓中國人備感溫暖。特別是在所謂“南海仲裁案”鬧劇上演時,公開表態支援中國立場的國家中超半數是非洲國家。這種“兄弟情誼”不是金錢可以買來的。

  正是有賴於日益密切的平等合作,中國連續多年成為非洲最大貿易夥伴,對非貿易長期年均增長保持在兩位數以上。中非合作,不能只看眼前的經濟賬,而應該看看過去,也更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下未來。

  2.中國貸款造成非洲“債務陷阱”?不實之詞!

  最近,一些西方媒體炒作非洲債務問題,指責“中國貸款加重非洲債務負擔”,給中非合作扣上一頂“債務陷阱”的新帽子。

  事實上,中方對非洲借貸,首先考慮的是非洲自身需要。任何國家在經濟起飛和工業化初期都有巨大的資金需求,非洲國家也不例外。中國依據非洲國家提出的意願,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予支援,正在幫助非洲破解這一瓶頸。

  從實際效果看,中國對非投融資有效改善了當地經濟環境,增加了民眾收入,是一種“造血金融式”的貸款。蒙內鐵路的建設,就為肯亞創造了4.6萬個就業機會,使貨物運輸成本下降近80%,帶動了沿線區域的發展與繁榮。

  中國也很關注自身資金安全。在具體合作項目上,都會嚴格審核其經濟社會效益可行性,確保項目效益和借貸方的償債能力。

  至於當前個別非洲國家出現的債務問題,多是長期積累的結果,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的産物。解決問題的出路只能是可持續發展,而這正是中非合作的關鍵目標。

  3.中國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義”?純屬污衊!

  這種説法既無根據又帶偏見。翻遍歷史,中國外交沒有“殖民”這個概念,更沒有“殖民”這個歷史污點。非洲大陸今天仍然存在的貧困、動蕩因素,大多與西方殖民主義埋下的禍根有關。

  反觀中國,在自身還很貧窮落後的時候,就支援非洲發展。數十年來,更是毫無保留的將發展經驗和先進技術傳授給非洲,並始終堅持不干涉他國內政、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

  在衣索比亞的“東方工業園”中,某中資工廠每週一次的早會上,當地工人都會一起唱《團結就是力量》,為工作加油鼓勁。這4000多人中,80%來自衣索比亞各地農村。

  像這種中方自帶資金技術,提供工作崗位以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情況,在非洲並不鮮見。尤其是近幾年,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越來越多合作項目紮根非洲。

  説中國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義”的人,還喜歡拿中非之間的資源合作做文章,説什麼“資源掠奪”“經濟侵略”。

  這種觀點更站不住腳。第一,中國對非投資和貸款的第一大領域都是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而非自然資源。第二,非洲礦産資源絕大多數仍被西方公司壟斷。中國從非洲購買能源礦産,但很少有資源擁有權。

  當然,資源開發也是中非合作的一部分,但中國更重視的是幫助非洲國家增強自主發展能力。中國企業在安哥拉、查德等國開展能源合作,就幫他們建立了上下游一體的石油産業體系。

  對這一謬論,非洲人的表態最有説服力。尼日利亞《先鋒報》近日刊文指出,“與殖民者及西方的新殖民主義不同,中國人告訴我們,蠟燭不會因點燃其他蠟燭而失去亮度,而是讓世界變得更加光明”。

  4.中非合作是要與西方對著幹?臆測而已!

  對日益密切的中非關係,有的西方媒體抱有猜忌心理,認為中非不斷加強合作是為了排擠、對抗西方。

  這種臆測背後,依然是典型的霸權主義思維。在這些人看來,非洲還是西方的“傳統地盤”和“勢力範圍”。一看到中非加強合作,就覺得是要排擠他們,甚至要趕他們走。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與非洲大陸有過相似命運的中國,又怎會去謀求“主導”非洲?

  不同於西方一些人的霸權主義思維,中國對非合作從來都是開放包容的,從不謀求所謂“勢力範圍”。這些年,中國一直樂見非洲合作夥伴多元化,真誠希望各方多做利於非洲發展的實事,而不是相反。

  事實上,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再也不是誰的“地盤”。作為世界政治中的一股獨立力量,非洲也不依附於任何大國。除了與中國每三年舉行一次中非合作論壇之外,非洲還與美國、法國、日本、印度等主要大國定期舉行高峰論壇。

  對中國而言,與西方搞好關係,也是外交的重中之重。將中非合作與西方對立起來,實在是一些西方輿論的臆測而已。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