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非洲青年學子:對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充滿期待

2018-09-02 10:08:00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中國青年網北京9月1日電(記者 王曉蕓)8月29日晚7點,在北京大學中關新園5號樓學習共用空間的一個會議室裏,來自北京大學、北京語言大學的中非青年學子代表準時守在電視機旁觀看《新聞聯播》。在聽到習近平主席給參加“一帶一路”青年創意與遺産論壇的青年代表回信的新聞時,現場的氣氛頓時活躍了起來。

  8月2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給參加“一帶一路”青年創意與遺産論壇的青年代表回信。他在信中強調,青年是國家的未來,中非青年是中非友好的未來。希望你們加強文化交流、心靈溝通,繼續關注並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支援中非團結合作,同26億中非人民一道,為傳承中非傳統友誼作出貢獻,為攜手打造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自己的努力。

  “一帶一路”青年創意與遺産論壇於今年5月在長沙和南京舉辦。來自51個國家的73名青年代表參加了論壇。來自衣索比亞的漢娜格塔丘等同學在來信中向習近平主席彙報了自己參加論壇的感悟,並就“一帶一路”建設、中非合作、中非青年交流等提出了看法和建議。

  漢娜格塔丘曾就讀于北京大學,今年暑期已完成學業。和漢娜一樣,關注並積極參與中非共建“一帶一路”,傳承中非友好情誼,已成為每一名在華留學的非洲青年學子心中的共識與擔當。

  “漢娜寫信之前還跟我商量過。” 北大國際關係學院非洲留學生門杜説道,“今天知道習主席給她回了信,我很驚訝很激動,立刻給漢娜打了電話!”

  來自喀麥隆的門杜2015年來到中國,現在在北大國際關係學院讀博士。他坦言,在中國留學的三年讓他對中國有了更多認識和了解。“我去過北京市的平谷區,了解北京的基礎教育;去過山西大同,調研麵食文化。我對這些都十分感興趣,希望能夠了解更多。”門杜告訴記者。

  對中國文化滿懷熱愛,對於認識中國有更多期待,在這一點上,來自埃及的女生麥雅琪與門杜不謀而合。

  麥雅琪2009年通過開羅大學孔子學院項目,是埃及第一批來北京大學的留學生,目前是北大國際關係學院的一名博士生。

  “我不想簡單拿到一個學位,就結束我在中國的故事。”麥雅琪説道,“如果有機會,我希望能夠留在中國 ,進一步研究中國,深入了解中國的各個方面,了解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了解中國社會和文化。”

  對於即將召開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門杜、麥雅琪和眾多在華非洲青年學子一樣充滿期待。

  “支援中非團結合作,年輕人可以做很多事情。”麥雅琪談道,“借助‘一帶一路’的東風,希望更多埃及青年能夠來到中國學習,進一步增進中非雙方的友誼。”

  “我對這次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充滿期待。希望能給借助這次機會,進一步增進雙方的關係。”門杜表示,“也希望自己學成回國後能夠把中國的文化帶回去,成為傳承中非友誼的使者,發揮好橋梁的作用。”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