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張建華:太行山深處的快樂耕耘者

2018-09-01 13:20: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做孩子生命中的貴人,給予孩子成長、成才的精神給養,是張建華作為一名教師的最高追求。在張建華的教育字典裏,學校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樂園,沒有快樂,一切皆為負擔。因此,她一直致力於快樂教育,與學生共同成長。

  25年前,張建華來到河北省阜平縣最偏遠貧困的大臺鄉坊裏村任教。學校是四面漏風的土坯房,一個學校要服務附近六個村的學生,張建華沒有怯步。從此,她開始了堅守偏遠山區鄉村小學教學一線的快樂時光,25年如一日行走在太行山間。

  言傳身教 做學生全面發展的陪伴者

  來到大臺鄉坊裏村,張建華一人包攬四年級學生所有課程:語文、數學、科學、品德、音樂、美術、體育,科科不落。為了促進學生鍛鍊身體,她把在師範學校學到的體育遊戲、韻律操搬到體育課上;學校唯一一架腳踏琴成了學生們音樂課的好夥伴;美術課上,孩子們和從未接觸過的素描、剪紙、手工交上了朋友……看著孩子們如花般的燦爛笑容,張建華一天上7節課,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

  3個月後的一天,張建華的嗓子突然“罷工”,發不出聲音了。離期末考試還有一個月,這耽誤學生的學習可怎麼好?於是,張建華一邊喝著村醫開的藥,一邊開始為學生進行“無聲課堂”教學。每到上課時間,她就把當堂課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檢測試題,一字一字抄寫在黑板上,借助“啞語”手勢教授孩子們。學生們認真自學、復習、練習,不會的問題互教互助……那年期末考試,張建華所教年級的單科成績均取得了全鄉第一。而她,直到考試結束後,才到50多裏外的縣城醫院看嗓子。

0

  只要孩子是快樂的,張建華就感覺是幸福的。她用“知識瓊漿”培育孩子全面發展,也用人格魅力呵護這些“開心果”。每天放學,她堅持到各個村做家訪。路上,她一邊和孩子們談心聊天,一邊撿木柴,讓孩子們帶回家給家長燒火做飯。

  農忙時節,總有些孩子因為被父母拉去幹農活而落下功課。為此,張建華號召全班同學成立互助小組,把語文課堂搬到田間地頭,讓孩子一邊幫父母割小麥、掰玉米,一邊體驗生活、學寫作文。孩子們既豐富了寫作素材,又體會到了勞動的不易,懂得了互助的幸福和快樂。

  此外,張建華還帶領學生定期清掃全村街道、給五保戶送溫暖、讓孩子們勤工儉學。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在和孩子們共同生活、共同勞動、共同學習的快樂時光中,張建華深刻體會到,最樸素最真實的教育就是愛和陪伴!

  活動育人 做學生精神成長的引領者

  “教育不僅是為了豐富兒童的知識,還要滋養兒童的精神。”2013年4月20日,突如其來的雅安地震牽動著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孩子們想捐款,張建華讓孩子們靠雙手自己掙。於是,孩子們在家裏搶著為父母洗碗、擦地,給爸爸倒水,為媽媽捶背,父母的獎賞悄悄進了班級的募捐箱。上學路上的塑膠瓶,學校垃圾池裏的廢紙張,成了孩子眼中的寶。裝滿廢品的袋子,在教室後面堆成了山……

  六一兒童節當天,張建華和班幹部在全班孩子見證下,把捐款箱裏八百四十八元五角錢鋪展、整平,張建華自己也拿出五百元捐款,鄭重放入其中。她説:“同學們,一個多月來,你們為雅安所做的一切,我看在眼裏,喜在心間。我手中拿著的是捐款,心中捧著的是你們一顆顆火熱的愛心。這是獻給六一兒童節最珍貴的禮物!”“最小的善行大於最大的善念”、“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同學們的如雷掌聲中,這些信念潛移默化地植入了孩子們的心田。

  2014年張建華所帶的班級被評為保定市優秀班集體。她本人也先後三次被評為保定市優秀班主任,保定市育人先進個人、保定市師德標兵、保定市優秀輔導員、阜平縣十佳少隊輔導員等榮譽稱號。

  同學共長 做一輩子的學生

  “活到老,學到老。”無論工作有多忙,張建華擠出時間每天讀書一小時,每週讀兩本教學雜誌,每年讀10本教育專著。出外進修學習,她必須要去書店。她把《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解讀》讀了整整三遍,光讀書筆記就寫了厚厚的兩大本。除了做“書”的學生,她還暢遊“網海”,更新理念;向同事求教,取長補短;向學生學習,教學相長。約20萬字的學習筆記是她學海採蜜的冰山一角。

0

  為了讓學生愛上語文,愛上習作,她和孩子們一起走進生活,觀察生活,同寫《滾動日記》。每接一個新班,她都要為孩子們購買日記本,每天有4名同學輪流寫日記,其他同學、家長在日記後跟帖,而她則在每個孩子的日記後面寫上真心回應:“澤源寶貝兒,老師知道你對電腦‘情有獨鍾’,但不能上癮呦……” “才亮寶貝兒,每次放學後,你總會留下來幫其他同學打掃衛生。雖然,灰塵弄臟了你的衣服,卻照亮了我們的心靈……”

  90多個孩子,分為4組滾動,每個學期張建華要寫回應500篇!每篇千字左右,每年要寫近100萬字的回應!僅2013、2014兩年間,這樣的《滾動日記》就寫了厚厚的26本。學生耿潔説:“張老師,您的評語,字字是對我們的提醒,句句是對我們的鼓勵,篇篇是對我們愛的表達。”學生家長田靜説:“張老師,讀您給孩子的回應,我覺得,我們的心更近了,更親了,像朋友,像家人,您更像孩子們的第二個媽媽!”

  文字留跡,教育無痕。張建華堅信,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在教學中,她善待每一個孩子,與孩子同讀共寫,教學相長。實現育人目標的同時,也成了“立德樹人”的好榜樣。

[責任編輯: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