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英首相出訪非洲三國 尋找“遲到的機遇”

2018-08-31 16:07: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 28號,英國首相特雷莎 梅率經貿商務代表團開始對非洲三國——南非、尼日利亞、肯亞進行訪問。這是她就任首相後首訪非洲。有分析人士指出,非洲大陸正在快速發展,而英國就像一個“遲到的客人”——英國能否以平等的姿態與非洲合作?能否給非洲帶去發展的機遇,而非衝突和麻煩?這些還都存疑。

  英國首相特雷莎 梅在結束暑期休假之後首訪南非。此刻,距離前任卡梅倫首相到南非參加曼德拉的葬禮已經過去了五年時間。

  過去一段時間裏,英國和非洲間的高層往來幾乎呈靜止狀,英國對非援助成果飽受詬病——為何在“脫歐”談判陷入僵局的一刻訪問非洲?

  有輿論認為,在最困難的時刻,英國需要在歐盟之外尋求國際夥伴的廣泛支援,而非洲和英國有著獨特的歷史淵源——十九世紀以來,非洲有十幾個國家先後成為英國的殖民地,三分之一的人口遭受過英國的殖民統治。特雷莎 梅此番訪問的南非、尼日利亞和肯亞三國,歷史上都曾經是英屬殖民地。在這些地方,英國仍期待通過其殘存的政治影響力和對該地區的歷史了解,找到一條“脫歐”後對非合作新出路。

  英國首相 特雷莎 梅:我希望到2022年,英國能成為七國集團中對非洲投資最多的國家,由英國的私營企業帶動,通過數十億(美元)的投資,使非洲的經濟能夠快速累積,增長到數萬億(美元)的規模。

  根據歐盟委員會的統計數據,2015年,歐盟和非洲的貿易往來總額為3050億美元,中國和非洲的貿易總額為1880億美元,美國對非貿易總額為530億美元,而英國和非洲的貿易往來總額當年僅為360億美元;在非洲大陸經濟最發達的南非,英國僅是南非第七大貿易夥伴——這樣的現實表明,儘管英國在面對非洲國家時,依然有種種優越感,有著不輸以往的雄心壯志,但實際上,英國在非洲的影響力已日漸下滑。

  針對特雷莎 梅公佈的系列合作舉措,英國輿論認為,這次訪問並不能彌補英國對非合作的弱勢狀態。當年曾用殖民方式野蠻掠奪非洲的英國,在非洲發展的新浪潮中,竟出人意料地成了遲到者和後進者。英國上議院議員、對非經濟援助基金會主席柏騰格認為,目前在非洲,中國、法國、印度、韓國、日本和德國等的貿易和投資勢頭,都讓英國感受到壓力。

  29號和30號,特雷莎 梅到訪尼日利亞和肯亞。英國軍方在當地或有駐軍,或對當地反恐武裝提供援助,負責軍事訓練;在肯亞一地的駐軍輻射到周邊國家的反恐事務上——特雷莎 梅在訪問中強調要加強和非洲的安全合作,這也讓一些輿論非常擔心:如果英國介入非洲一些地區的衝突,向這裡輸入更多武器的話,無疑會給這塊正在迅速崛起的大陸帶來衝突和麻煩,而這些是人們不希望看到的。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