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習近平妙喻共建“一帶一路”

2018-08-30 12:36: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8月2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週年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在講話中,習近平總結5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取得的顯著成就,科學分析了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對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進行了部署。當天,《新聞聯播》頭條重點播報了相關消息。

  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為在這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把握正確航向,習近平用四個比喻對共建“一帶一路”進行了生動描繪。

  重要引擎——凸顯中國方案造福沿線國家人民

  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了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內在要求,彰顯了同舟共濟、權責共擔的命運共同體意識,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來,得到了全球積極響應和參與,經過五年的實踐,“一帶一路”建設從理念、願景轉化為現實行動,取得了重大進展。在這次講話中,習近平以“引擎”為喻,表述5年來“一帶一路”的建設成就:

  5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大幅提升了我國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準,推動我國開放空間從沿海、沿江向內陸、沿邊延伸,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新格局。

  我們同“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貨物貿易額累計超過5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超過600億美元,為當地創造20多萬個就業崗位,我國對外投資成為拉動全球對外直接投資增長的重要引擎。

  2013年秋天,我們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引起越來越多國家熱烈響應,共建“一帶一路”正在成為我國參與全球開放合作、改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繁榮、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

  不搞“中國俱樂部”——共建“一帶一路”是開放包容的進程

  共建“一帶一路”之所以得到廣泛支援,反映了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對促和平、謀發展的願望。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落地生根和不斷推進,中國與沿線多國形成了互利共贏的局面。習近平在講話中重申,“一帶一路”堅持對話協商、共建共用、合作共贏、交流互鑒:

  共建“一帶一路”是經濟合作倡議,不是搞地緣政治聯盟或軍事同盟。

  共建“一帶一路”是開放包容進程,不是要關起門來搞小圈子或者“中國俱樂部”。

  共建“一帶一路”是不以意識形態劃界,不搞零和遊戲,只要各國有意願,我們都歡迎。

  共建“一帶一路”不僅是經濟合作,而且是完善全球發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

  精謹細膩的“工筆畫”——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高品質發展轉變

  過去幾年共建“一帶一路”完成了總體佈局,繪就了一幅“大寫意”,今後要聚焦重點、精雕細琢,共同繪製好精謹細膩的“工筆畫”。

  經過夯基壘臺、立柱架梁的5年,共建“一帶一路”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發展的階段邁進。如何實現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高品質發展轉變,習近平在講話中對六個關鍵領域提出要求:

  要在項目建設上下功夫,建立工作機制,完善配套支援,全力推動項目取得積極進展,注意實施雪中送炭、急對方之所急、能夠讓當地老百姓受益的民生工程。

  要在開拓市場上下功夫,搭建更多貿易促進平臺,引導有實力的企業到沿線國家開展投資合作,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注重貿易平衡。

  要在金融保障上下功夫,加快形成金融支援共建“一帶一路”的政策體系,有序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引導社會資金共同投入沿線國家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等項目,為走出去企業提供外匯資金支援。

  要推動教育、科技、文化、體育、旅遊、衛生、考古等領域交流蓬勃開展,圍繞共建“一帶一路”開展卓有成效的民生援助。

  要規範企業投資經營行為,合法合規經營,注意保護環境,履行社會責任,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形象大使。

  要高度重視境外風險防範,完善安全風險防範體系,全面提高境外安全保障和應對風險能力。

  把握航向——確保“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

  我們要具備戰略眼光,樹立全球視野,既要有風險憂患意識,又要有歷史機遇意識,努力在這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把握航向。

  習近平曾將經濟全球化比作“海洋”,還以“大海游泳”為喻,闡述中國參與和融合經濟全球化的經驗歷程。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工作領域,如何確保這份“中國方案”行穩致遠?習近平立足國內,從三個方面進行規劃:

  各地區各部門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主動站在黨和國家大局上謀劃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工作。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要根據黨中央統一部署,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協調各地區各部門,明確工作重點,細化工作方案,層層分解任務,加強督促檢查,推動有關部署和舉措逐項落到實處。

  各地區要加強共建“一帶一路”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對接,促進西部地區、東北地區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上開放,助推內陸沿邊地區成為開放前沿,帶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整理/程祥)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