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他們是奉獻在高原的建築工匠,九寨溝地震曾一天救助200人

2018-08-22 19:36:00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四川省阿壩州人民政府重點工程——松潘縣牟尼鄉旅遊綜合配套設施工程,是中建二局三公司有史以來第一個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項目。

  項目所處高寒山區,年平均氣溫只有5.7℃,冬季最低溫度可達零下21℃,紫外線強度是平原3-4倍,含氧量卻不到平原的40%。經常要應對地震、洪水、滑坡、泥石流等頻發的自然災害,為了能更好地適應這樣的惡劣天氣和頭痛頭昏、胸悶氣短、失眠嘔吐、全身乏力、記憶力減退等一系列高原症狀,中建二局三公司特地嚴格挑選出符合條件的55名員工前往松潘“安營紮寨”。

  重巒疊嶂,皚皚雪山,朱喆帶領工程人員行進在青藏高原東緣龍日壩斷裂帶群山間漫長的山路上,7小時後,終於來到了這裡。

  中建二局松潘項目工地。中建二局供圖

  紮營:用承諾托起使命

  “海拔再高也高不過中建人戰勝困難的決心,風景再美也美不過中建人的愛心與奉獻。”朱喆是該工程的項目經理。在2016年8月的開工動員儀式上,他喘著粗氣以這樣一句話立下了中建人堅守高原、決戰高原的目標。

  曾麗是位有著“女漢子”般雷厲風行作風的商務部長,在單體工程全面鋪開後,即使忙得再不可開交,她也堅持每天到現場了解實際情況,在商務與實際施工的結合中努力實現探尋最優模式,她制定的限額限量,有效保障了現場物資進出的準確率,大幅減輕了後期算量。但惡劣的高原環境,晝夜的勞碌也讓她病倒了,不停的咳嗽嚴重拖垮了她的身體,人消瘦了許多。

  工程項目外墻均為當地藏族特色,存在大量斜砌築片石,設計中片石基礎需隨著主體基礎一起上升,但這樣做或者後期再去做,回填土時片石基礎就會出現垮塌。難題面前,項目總工郭濤創造性地提出將首層地梁做挑板作為斜砌築片石基礎這一方案,難題迎刃而解,進度有效加快。就在最繁忙的時候,妻子要生孩子,幾經催促他才匆匆回家,第二天孩子降臨,望著可愛的兒子,郭濤百感交集,他咬咬牙,幾天后又匆匆回到了項目一線。

  

  九寨溝地震災區黨員先鋒崗愛心服務站。中建二局供圖

  松潘項目成員忍受著高寒之苦,先後攻克深基坑、異形結構、大規模高支模、工期緊等重重難關,在短短3個月內,優質高效地完成了1.8萬平米、30棟別墅的結構施工任務。

  救援:用真情彰顯大愛

  2017年8月8日,四川省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芮氏7.0級地震,震源距離松潘項目僅有50公里。

  地震發生時,項目副書記周軍正在醫院守護因腦梗死還在搶救室的母親,面對突發狀況,他立即請示參加搶險救災事宜,並電話妥善安排了項目震後事項。

  情急之下,西南分公司緊急組建松潘項目10余人的“黨員抗震救援突擊隊”,調動挖掘機、鏟車全力備戰,隨時聽從救援指揮中心命令,加入到抗震救災隊伍。

  

  工程人員為村民做震後房屋變形測量。中建二局供圖

  “牟尼溝中心小學、政府辦公樓和村民房屋怎麼樣?有沒有受到破壞?”緊急時刻,項目部首先想到了附近群眾,他們主動派出經驗豐富的工程人員為小學、政府和56戶村民逐一做房屋變形測量,得知均安然無恙才放下心來。

  震後第二天,得知九寨溝還有大量遊客沒有轉移,項目部3名黨員立即奔赴九寨溝,在那裏設立了“愛心服務站”,為受災民眾、武警,交警和遊客,準備了足夠數量的攜帶型氧氣瓶、藥品、食品、礦泉水等物資,還特意早早燒好開水,放在保溫桶裏。一天裏,他們救助近200人次。

  

  工程人員為當地剩餘勞動力進行砂漿攪 拌、焊接免費技能培訓。中建二局供圖

  震後,項目部攜手當地政府,對牟尼鄉數百名缺乏從業技能,處於無業狀態的青年開展了免費的砂漿攪拌、焊接技能培訓,使得百餘青年走上建築崗位。

  格桑花開高原紅,雪域同心氣象新。

  “獻愛心,精準幫扶解民困,送溫暖,溫馨關懷暖人心。”牟尼鄉政府、村委會、學校送來了一面面錦旗。一年來,項目部不僅完成了建設目標,也融入到了當地的“大家庭”,周軍、朱喆同時被中共牟尼鄉委員會評為“孝善和誠美儉助人為樂之星”、“慈善愛心之星”。高原無語,卻見證了他們如山般厚重的情懷。(中國青年網記者 劉尚君 通訊員 聞江)

[責任編輯:張禦舲]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