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跨越3000公里的生命救助

2018-08-15 17:07:00
來源:天山網
字號

  天山網訊(記者張婉欣 趙紫璇 馬倩報道)6月12日13時58分,在自治區人民醫院,來自烏魯木齊市烏魯木齊縣薩爾達坂鄉東南溝村的包拉提(化名),經歷了長達6小時的造血幹細胞採集,緊接著,這一袋163毫升新鮮的造血幹細胞混懸液將送往河南,並注入到一名16歲男孩的身體裏,幫助他重獲新生。   

  記者了解到,38歲的包拉提成為新疆第72位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包拉提是烏魯木齊縣的一位牧民,有一個11歲的兒子,放牧是一家人主要經濟來源。   

  2008年,包拉提加入到了無償獻血的隊伍中,至今已獻血4次。讓他印象深刻的是2011年12月的一次無償獻血活動,在獻血過程中,包拉提了解到造血幹細胞捐獻的相關資訊,醫生抽完血後告訴他:“捐獻造血幹細胞能救命!”這句話讓包拉提下定了決心,他當即填寫表格並採集了血樣。   

  六年時間過去了。2018年2月1日,包拉提接到了自治區紅十字會造血幹細胞配型成功的電話通知,他驚訝極了,當即同意捐獻。   

  包拉提33歲的妻子瑪依拉知道丈夫要去捐獻造血幹細胞,一時難以接受,在她心裏,丈夫是家裏的頂梁柱,更何況體重僅59公斤的包拉提本就瘦弱,是否能經受得起呢?看到妻子的愁容,包拉提一點點開導,但是他簡單的言語並不能打消妻子心頭的疑慮。於是,包拉提找來了學識較高的弟弟向妻子進行了科學的解釋,講解了細胞在人體內的存活和再生規律。經過了20多天的思考和猶豫,妻子徹底打消了疑慮。包拉提説:“從我妻子同意那天起,她就一直支援著我、陪伴著我。”   

  2月26日,包拉提的血液樣本被寄往了陜西血液中心,接受進一步的化驗。3月26日,包拉提在自治區體檢中心進行了全面的身體檢查。6月7日,包拉提住進了自治區人民醫院,再一次採集了血樣。8日,第一針動員劑打入他的身體,而後的幾天,他每天都要打2毫升的動員劑、抽1毫升血。烏魯木齊縣紅十字會負責人李四清説:“這些天我都陪在他身邊,他一直很積極地配合著醫生。”瑪依拉近幾日奔波于醫院和家中,面對記者,她笑著説:“我丈夫平時就愛幫助別人,是個熱心腸的人。”   

  6月12日7時58分,抽取造血幹細胞的針頭插入了包拉提的兩隻胳膊。五個小時後,記者在細胞採集室看到還在抽取造血幹細胞的包拉提時,他臉上帶著微笑回應著身旁妻子的問話,他説道:“我現在沒有任何不舒服。”妻子拿著紙巾一點點擦著他鼻尖的汗水。   

  當天13時58分,造血幹細胞採集結束,共採集163毫升造血幹細胞混懸液。這袋造血幹細胞混懸液將送往約3000公里外的河南,輸送到16歲男孩的身體內,為他的生命注入“新的活力”。   

  當自治區紅十字會為他和妻子送上鮮花和榮譽證書時,躺在病床上的包拉提抬起頭伸直了脖子看著榮譽證書上的字,高興極了,而他也成為全國第7393位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志願者。同時他也是新疆第72名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這份志願者名單,正在以每年新增十幾名的速度遞增。包拉提説:“能夠在這麼多人中選中我,是我的一份榮譽,我感到很開心。今後,我會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更多人捐獻造血幹細胞是對身體無害的,也希望能夠讓更多人參與捐獻,將愛心傳遞下去。”   

  據悉,中華骨髓庫新疆管理中心從2003年成立至今已有志願者27857名。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