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美調查“不良入籍” 華裔專家:剝奪國籍極其少見

2018-08-15 16:0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8月15日電 美國僑報網刊文稱,據英文媒體披露,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兩個月前悄然宣佈,設立所謂負責調查“不良入籍”案件任務組。該機構將聘請數十名律師和移民官員“尋找他們認為不應該規劃入籍的美國公民”,查出提交司法部。司法部將對這些被指控欺詐入籍的美國公民尋求剝奪國籍訴訟,取消他們的公民身份,最終驅逐這些人。

  對此,洛杉磯法律政論觀察家張軍律師,前布希政府貿易顧問,資深律師陳德華接受僑報訪談。

  文章摘編如下:

  剝奪國籍不容易 極其少見

  張軍律師指出,通常來説,剝奪國籍的情形在美國移民歷史上極少見,一般一年幾乎不超過10個案例。從目前的資訊來看,特朗普政府似在移民欺詐追查方面要加強,已經在洛杉磯成立了專門的辦公機構。但是,據其發言人及英文媒體的報道資訊,目前主要是針對犯罪分子(或有犯罪前科)使用假身份入籍的情形。

  在沒有電子化資訊化的時代裏所用的指紋比對系統,資訊未必完全,追訴審查操作起來並不容易。剝奪國籍與取消綠卡,取消移民申請的批文不一樣,後者美國法院有很多的判例。但是,剝奪國籍缺乏法院判例。而且,法律層面,法院對取消公民資格的案例判決是非常嚴格的,要剝奪國籍需要及其充足的證據,如果法官有任何懷疑,就不會翻案。況且,如果遭翻案剝奪國籍的人數比較多,很多人潛在會去法院挑戰。

  因此,張軍認為,目前沒有多少案例支援,在一般情形下取消一個人的公民身份是非常不容易的程式。 即使有,一定是很大的新聞事件,因為太少見。整個過程需要經過漫長的程式,包括首先進入移民局的調查程式,司法部的審查程式,多半會進一步進入法院的審理程式。

  由於美國三權分立的制度,行政當局做出的決定可能僅僅是一個決定,被剝奪國籍的公民如果不挑戰行政當局的決定,其或成為最後的決定,否則,公民如果感到遭不公平取消國籍,將會尋求法官判決挑戰行政決定。

  “不良入籍”只針對嚴重的刑事欺詐犯罪

  張軍指出,至少目前移民局的表態,只是針對嚴重的犯罪前科的案例。諸如有犯罪前科,家庭暴力前科的美國公民,也許當時獲取資訊不便利,因此指紋比對漏過了,當時沒有反映出來的情形,以及用各種不同的身份申請公民的嚴重欺詐作假行為。

  張軍強調,目前所看到的資訊,主要針對的是嚴重的刑事犯罪,其他坊間的揣測謠言不足為信。入籍申請需要如實填寫,但是沒有人能夠保證所有填寫資訊完美無缺,或即使當時完美無缺的,多年後也未必正確。如果任何表格資訊的錯誤都取消公民,那所有的公民申請都有潛在被取消的可能。

  張軍提醒華裔民眾,當然,入籍時嚴重的犯罪前科沒有披露的,將潛在引發嚴重關注審查。其次,他也對未來入籍的華裔申請者提醒,需要如實填寫移民局所要求的資訊,以免被抓著把柄,無論是否有過前科都要如實填寫,以免後患。

  但是,華裔無需特別過度解讀“不良入籍”調查,以免引起社區恐慌。即使未來有相關案例,很難想像特朗普政府通過剝奪國籍政策,針對某個族群。也看不出特朗普政府目前移民政策的改變,有什麼特別針對中國人的方面。

  受白人至上主義傾向影響

  陳德華律師認為,美國作為移民國家,歷史上所有的移民,包括白人及其他所有族裔的移民過程,都可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甚至涉嫌作假,不是單單某個族裔或群體的問題。

  他也表示,特朗普和其他歷屆總統不同,特朗普政府拒絕合法移民。他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特朗普總統的高級顧問米勒(Stephen Miller)白人至上主義傾向影響。

  陳律師認為,米勒反對移民,排斥非白人移民。雖然米勒主導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政策,砍合法移民,但是,陳律師不認為特朗普政府對此可以真正做什麼,無法實施。因為追溯歷史,跨國界調查,很難做到。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