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的英雄——吉國楨

2018-08-13 18:23: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吉國楨,1899年生於陜西省華縣(今渭南市華州區)。1924年,吉國楨前往北京求學。1926年夏,吉國楨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同年秋轉為中國共産黨黨員。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吉國楨在河南領導成立抗日組織,展開抗日救亡運動。1932年7月下旬,因叛徒告密,吉國楨在鄭州被捕,後被押往開封。8月22日淩晨,吉國楨英勇就義,時年33歲。新華社發

新華社西安8月13日電(記者李浩)“爺爺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光明前途而犧牲,是我們所有人的榜樣。家人在做任何事時,都會以爺爺的精神來嚴格要求自己,我們在教育自己子女時也都常常講起爺爺的故事。”烈士吉國楨的侄孫吉勝任每每念起他,崇敬之情便油然而生。

吉國楨,1899年生於陜西省華縣(今渭南市華州區)。1920年春考入鹹林中學,在進步教師魏野疇等人影響下,開始接受新思想,與同學發起組織了學生自治會,開展讀書、講演、演新劇等活動,並參加了進步團體——青年勵志社。

1924年,吉國楨前往北京求學,加入了旅京陜西青年的進步組織共進社。他在復習報考大學的同時,積極參加共進社所領導的革命活動。同年夏,吉國楨考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並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吉國楨參加遊行示威,散發傳單,並深入工廠,向工人們揭露帝國主義壓榨工人、鎮壓中國革命的罪行。同年夏,吉國楨等人發起成立上海大學陜西同學會,創辦了《新群》半月刊,宣傳馬列主義,揭露帝國主義及封建軍閥孫傳芳的罪行。

1926年夏,吉國楨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同年秋轉為中國共産黨黨員。

1929年回國後,吉國楨擔任中共陜北特委書記。他主持開辦黨、團員訓練班,秘密開展學運、農運和兵運,使陜北的黨、團組織和革命運動有了很大發展。至1930年夏,陜北黨團組織遍及十余縣,黨團員達二千余人。

1930年7月起,吉國楨先後任陜西省委常委兼西安市委書記,並參加省委組織委員會、軍事委員會和職工運動委員會的領導工作。同年10月,省委機關被國民黨特務發現,吉國楨和二十多名省、市委領導同志、基層黨團幹部被敵人逮捕。吉國楨在獄中受盡酷刑,始終堅貞不屈,嚴守黨的機密。11月底,吉國楨越獄。出獄後,省委決定由吉國楨負責組織臨時常委,主持省委工作。

1931年5月,吉國楨任中共河南省委書記。在嚴酷的白色恐怖下,他不避艱險,整頓各地黨團組織,領導黨團組織深入基層,發動農村遊擊戰爭,在敵軍部隊中策動兵變,組織城市工人罷工,有力地回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吉國楨還很重視兵運工作,擔任河南省委書記伊始,就根據了解到的情況,向黨中央建議開展對國民黨二十六路軍的兵運工作,並派遣一位在二十六路軍中有廣泛關係的幹部到該軍進行策動工作,為促成寧都起義做出了貢獻。吉國楨還指導省委宣傳和組織部門先後出版了《中州時事》《中州新聞》《群眾週刊》《黨的建設》等刊物,揭露軍閥罪行,宣傳紅軍作戰的勝利及各地群眾鬥爭的情況,加強了對黨員和群眾的教育。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吉國楨在河南領導成立抗日組織,展開抗日救亡運動。是年冬,吉國楨積勞成疾,一度半身癱瘓,臥床不起。經過治療,病情稍愈,他又投入緊張的鬥爭。

經過吉國楨和戰友們的努力,遭受嚴重破壞的河南黨組織迅速得到恢復和發展,黨員由幾百人發展到2300多人,遍佈全省90多個市、縣,成立了開封、鄭州兩個市委,豫南和豫北兩個特委,許昌、洛陽等5個中心縣委,臨潁、舞陽等3個縣委,孝義、淮陽和軍事學校等20多個特別支部。

1932年7月下旬,因叛徒告密,吉國楨在鄭州被捕,後被押往開封。在獄中,敵人妄圖從他口中得到黨組織的秘密,對他威逼利誘,嚴刑拷打。原本就有傷病在身的吉國楨被打得遍體鱗傷,但他始終堅貞不屈,敵人未能得到任何口供。8月22日淩晨,吉國楨與13位同志一起,高呼著“中國共産黨萬歲!”“中國革命萬歲!”的口號,高唱著《國際歌》,大義凜然地走向刑場,英勇就義,時年33歲。

英雄已逝,但他的精神巍然常存。在吉國楨的家鄉,人們依然傳頌著他的英雄事跡。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