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盟戰略互信更進一步(環球熱點)
近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新加坡出席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與東盟就地區合作問題達成廣泛共識,就地區熱點問題進行有益探討,並駁斥了域外大國插手南海地區事務的企圖。
王毅表示,中國—東盟建立戰略夥伴關係15年來,雙方關係不斷發展,實現了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從快速發展的成長期邁入提質升級的成熟期,進入了全方位發展的新階段。
政治互信大增
據新加坡《海峽時報》報道,新加坡外長維文在中國—東盟(10+1)外長會議的開場致辭中,回顧了東盟和中國關係的發展,稱過去3年雙方在貿易、投資和創新等許多領域的合作都進展顯著。他説,只有建立互信和信心才有可能實現這樣的合作,“有時會出現分歧,這時關鍵是要找到共識,強調務實合作,本著友善精神,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分歧。”
8月2日,王毅在中國—東盟(10+1)外長會後舉行中外媒體吹風會上表示:“今天的會議比往年更加和諧,更加平穩,也更友好,這再次體現了中國和東盟國家間的相互信任進一步增強,相互支援更為堅定。”
“世界大環境變了,這是今年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與往年的不同之處。”中山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宇權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政策變本加厲衝擊全球自由貿易體制的背景下,中國與東盟面臨諸多共同挑戰,加強政治互信、經貿合作和維護地區穩定成為雙方共識。
8月4日,王毅在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後舉行的中外媒體吹風會上表示,東盟與中日韓(10+3)外長會,形成了三點重要共識。可概括為:一,共同維護自由貿易,反對保護主義,堅持多邊主義進程;二,隨著東盟共同體的建成,以及中日韓合作的恢復和發展,是時候積極推進東亞經濟共同體建設了;三,加速“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
“達成共識,意味著中國和東盟的政治互信加強,這對東亞地區所有國家都是利好消息。”張宇權表示,今年東亞地區安全局勢出現了積極進展:首先是朝鮮半島核問題重新回到了通過對話協商解決的軌道,各方包括美朝雙方就實現半島無核化和建立半島和平機制達成重要共識。其次,在中國和東盟10國共同努力下,南海局勢進一步趨向穩定。
“準則”草案達成
據《菲律賓星報》報道,中國和東盟將於10月22日至28日在中國廣東省外海舉行聯合軍演,沒有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參與。菲海軍發言人喬納森 扎塔中校表示,即將舉行的中國主導的海軍軍演將聚焦于“搜救行動”,屆時將運用“海上意外相遇規則”。
“運用‘海上意外相遇規則’是為了降低衝突,表明雙方的軍事安全互信更進一步。”張宇權表示,演習的目的是在南海建立互信,開啟多邊合作的習慣。“南海行為準則”談判還需要很長時間,在此情況下開展聯合軍演有助於緩和海上緊張局勢。
據路透社報道,日前中國海軍與東盟國家海軍參加了在新加坡舉行的桌上模擬推演。報道援引新加坡海軍軍官林余川(音)的話,“桌面演習是東盟和中國海軍為應對海上事件而邁出的很好的第一步。”
據新加坡《海峽時報》網站報道,東盟與中國已就“南海行為準則”單一磋商文本草案達成一致,雙方還商定了今後磋商的“關鍵程式”。
“這好比中國和東盟國家一起建造一所房子,過去11個國家可能有11種設計方案,現在我們不僅統一為一個設計方案,打好了基礎,同時我們還建起了四梁八柱。”報道引述王毅的話,“我相信,只要我們排除外來干擾,‘準則’磋商就能加速向前推進。”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究員高瑞連認為,雙方達成共識意味著南海主權聲索國為今後的會談確立了一套可供參考的共同條款。
《菲律賓明星報》網站報道稱,“南海行為準則”單一磋商文本草案顯示,中國希望與東南亞國家在爭議水域開展軍事演習和能源勘探活動,但堅決主張將域外國家排除在外。法國《快報》週刊網站認為,這體現了在“南海行文準則”的制定中各國的初始立場。
達成“南海行為準則”單一磋商文本草案、舉行聯合演習,中國和東盟之間的互動暖意頻傳。
張宇權表示,南海問題已經不構成中國和東盟合作的阻礙,原因有三:其一,前車之鑒,菲律賓的阿基諾三世政府曾充當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馬前卒,把菲律賓綁在美國的戰車上,卻沒有得到什麼好處,東盟國家都不願重蹈覆轍;其二,特朗普上臺後,美國奉行“美國優先”原則,不顧地區國家利益,撥弄是非;其三,中國一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的周邊外交政策,奉行互利共贏原則,不僅實實在在惠及周邊國家,而且佔據道德制高點,得道多助。
“‘南海行為準則’距離最終達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有三個原則要貫穿始終,一是必須排除美國,二是堅持互利互惠,三是堅決維護中國主權。”張宇權説。
自主決定未來
在中國與東盟積極推動雙邊合作之時,仍有一些域外雜音不時傳來。不過,這些雜音已經在南海掀不起浪了。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務卿蓬佩奧在新加坡舉行的東盟會議上透露,“為配合我們促進印太區域安全的努力,美國將投入將近3億美元新資金”。他表示,這筆資金主要用於海上安全、人道援助及維和任務,同時應對“跨國威脅”。報道稱,出訪東南亞前,蓬佩奧曾透露,美國將投資1.13億美元促進其“印太戰略”,並稱這是“美國對東南亞區域經濟承諾新時代的首付款”。
無論是1.13億美元用於經濟發展,還是3億美元用於安全項目,國際輿論普遍認為美國這兩筆投資是針對中國之舉。
英國《衛報》發表評論稱,美國“自由和開放印太”新願景的出爐,正值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拓展影響力,強化與東南亞及其他國家貿易聯繫之際。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稱,美國的舉動無疑是對中國和東盟關係的挑撥。
“美國的投資可以媲美中國嗎?”英國廣播公司稱,短期來看是不可能的,因為中國在印太地區的投資規模巨大。文章稱,蓬佩奧只是想表示美國並未離開,並要繼續致力於這個地區。
張宇權表示,美國提出的3億美元安全資金,是為彌補目前“印太戰略”過於空洞、缺乏發展和經濟支撐力的短板,是給相關國家加杠桿,但資金額度太小,於事無補。
對於域外國家插手東南亞事務的行為,王毅表示,這個地區的主角是我們地區各國,我們這些國家才最有發言權來判斷當前形勢,推進地區合作。
中國主張得到東盟國家積極響應。
據新加坡《海峽時報》報道,今年是東盟和中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15週年,雙方將發佈聲明闡述對東盟與中國今後合作的總體規劃,即《中國—東盟戰略夥伴關係2030年願景》。新加坡外長維文表示,“總的來説,東盟與中國的合作3年來發展非常好,不過仍有很大空間”。
據《菲律賓商報》網站報道,菲律賓外交部長卡亞塔諾表示,如果沒有法律障礙,菲律賓與中國之間的南海共同勘探工作可能最快將在2019年展開。
“繼往開來,睦鄰友好,互利共贏,中國和東盟國家有能力自主決定自己未來的方向。”張宇權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