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經濟日報連發五文,深度解讀當前經濟形勢

2018-08-06 10:30:00
來源:《經濟日報》微信公號
字號

  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

  8月1日至5日,經濟日報連續五天刊發評論員文章,就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進行及時、權威的解讀。五篇文章分別是《以進促穩 以穩應變》《正確引導經濟社會發展預期》《唯有攻堅克難方能贏得未來》《辦好自己的事 以不變應萬變》《應對新挑戰 彰顯新作為》。一起來看

  以進促穩 以穩應變

  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必須突出抓好一個“穩”字,就是要確保經濟社會大局的穩定。

  保持經濟運作之“穩”,絕不是被動求穩,不能因外部環境變化困住我們自己發展進取的手腳,而是要把“穩”和“進”辯證統一起來。

  要緊緊圍繞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這個關鍵,把以“進”促“穩”、以“穩”應“變”,作為紮實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的一個整體,統籌把握。

  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做出當前經濟運作穩中有變的重大判斷,強調要抓住主要矛盾,採取針對性強的措施加以解決。黨中央這一重要決策部署,為科學把握經濟發展大勢指明瞭方向,為各地區各部門在複雜局面下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送上了極為重要的“定心丸”。

  應當看到,當前經濟運作穩中有變,既受到國內發展面臨諸多矛盾相互交織的不利影響,更有外部環境出現明顯變化的嚴重干擾。

  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必須突出抓好一個“穩”字,就是要確保經濟社會大局的穩定。保持經濟運作之“穩”,絕不是被動求穩,不能因外部環境變化困住我們自己發展進取的手腳,而是要把“穩”和“進”辯證統一起來。要緊緊圍繞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這個關鍵,把以“進”促“穩”、以“穩”應“變”,作為紮實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的一個整體,統籌把握。

  以進促穩,重要一條,就是要加強宏觀調控與推進改革開放的統籌協調,在外部環境明顯變化的形勢下,形成更為精準有效的政策合力。以穩應變,關鍵是要及時消除各種內在風險隱患,尤其要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結合起來,協調好各項政策出臺時機。(詳細)

  正確引導經濟社會發展預期

  在經濟運作穩中有變的新形勢下,加強對社會預期的穩定與引導,顯得尤為重要。

  改革開放40年積累下來的國民經濟綜合實力告訴我們,即使面臨嚴重的外部環境干擾,中國經濟巨輪仍然具有劈波斬浪、砥礪前行的強大內力。

  雖然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但正確引導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的定力卻始終不能變。因為,無論是當下還是未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經濟巨輪絕不會因為外部環境的改變而偏離正確航向。

  當前,經濟運作穩中有變,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中央政治局會議及時做出重大決策部署,要求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做好上述工作,對保持下半年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和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意義重大。

  確保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是紮實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穩預期與其他各項工作有所不同,尤其是當前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將會對人們的主觀心理産生更為複雜的影響。因此,在經濟運作穩中有變的新形勢下,如何加強對社會預期的穩定與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

  就近期而言,穩預期主要是引導人們正確認識當前經濟形勢,在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的情況下,理性感知我國經濟未來走向,並使人們對經濟形勢的主觀反映與經濟發展的客觀軌跡協調同步、良性互動。因此,科學研判我國經濟運作穩中有變的基本態勢,是堅定人們對今後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的重要基礎。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經濟運作穩中有變的不確定因素主要來自於外部環境的明顯變化,尤其是中美貿易摩擦的嚴重干擾。貿易戰沒有贏家。但改革開放40年積累下來的國民經濟綜合實力告訴我們,即使面臨嚴重的外部環境干擾,中國經濟巨輪仍然具有劈波斬浪、砥礪前行的強大內力。

  雖然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但正確引導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的定力卻始終不能變。因為,無論是當下還是未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經濟巨輪絕不會因為外部環境的改變而偏離正確航向。詳細

  唯有攻堅克難方能贏得未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直貫穿于治國理政實踐中的鮮明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為我們直面現實、攻堅克難,紮實辦好自己的事、開闢發展新空間提供了指南和遵循。

  辯證地看,我們正在迎接的挑戰、需要化解的風險、必須補齊的短板等問題,解決好了,都能轉化為促進事業發展、開闢廣闊空間的關鍵動力。

  誰能更好發現問題、把握問題並且有效解決問題,誰就能贏得發展的先機和主動。

  只有堅持問題導向,矢志攻堅克難,才能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指出,當前經濟運作穩中有變,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並針對這些突出問題和風險挑戰作出了一系列精細、務實的工作部署。這是對時局形勢了然于胸所作出的重大判斷,也充分體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一直貫穿于治國理政實踐中的鮮明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為我們直面現實、攻堅克難,紮實辦好自己的事、開闢發展新空間提供了指南和遵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國在轉型與變革中積累起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動能,同時也面臨錯綜複雜的矛盾和前所未有的挑戰。辯證地看,我們正在迎接的挑戰、需要化解的風險、必須補齊的短板等問題,解決好了,都能轉化為促進事業發展、開闢廣闊空間的關鍵動力。實踐也已經證明,誰能更好發現問題、把握問題並且有效解決問題,誰就能贏得發展的先機和主動。

  我們要解決好“三大攻堅戰”等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我們要解決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難點問題。我們要解決好推動創新創造的關鍵問題。我們要切實解決好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來思考和把握國家未來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戰略問題。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只有堅持問題導向,矢志攻堅克難,才能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此,我們要深刻領會堅持問題導向這一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核心要義,以新的精神狀態和奮鬥姿態將其自覺運用於認識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詳細

  辦好自己的事 以不變應萬變

  應對經濟運作的穩中有變,關鍵是要全面準確理解中央對當前經濟形勢重大判斷的深刻內涵,精心梳理好國內經濟發展的“穩”與外部環境的“變”這對矛盾對立統一的關係。

  立足變與沒有變,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未雨綢繆、靈活主動,這是我們以不變應萬變的重要之策。

  從中央到地方,既要一致對外,又要眼睛向內,全面加強統籌協調,確保形成政策合力。

  宏觀上,對可能發生的變化,要做到心中有數,注重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有效性。微觀上,廣大企業要處變不驚、堅定信心、從容應對。

  面對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確保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任務繁重而艱巨。綜合分析國內外各種因素,如何應對經濟運作的穩中有變,關鍵是要全面準確理解中央對當前經濟形勢重大判斷的深刻內涵,精心梳理好國內經濟發展的“穩”與外部環境的“變”這對矛盾對立統一的關係。

  要看到,無論外部環境發生何種變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堅實基礎沒有變;我們積極適應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必然要求沒有變;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也沒有變。立足變與沒有變,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未雨綢繆、靈活主動,這是我們以不變應萬變的重要之策。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歷史上,美國政府為了一己之利迫使他國埋單的行為並不鮮見。當類似的歷史現象再次上演,我們在堅定信心和保持戰略定力的同時,還要始終堅持底線思維,提前做好應對各種風險和困難的準備。在戰略上要全面充分,在戰術上要細緻精準。從中央到地方,既要一致對外,又要眼睛向內,全面加強統籌協調,確保形成政策合力。

  宏觀上,對可能發生的變化,要做到心中有數,注重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有效性。微觀上,廣大企業要處變不驚、堅定信心、從容應對。各地區各部門作為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承上啟下的執行者,要立足外部環境之變,著眼國內發展之穩,抓住主要矛盾,加強統籌協調,形成政策合力。這樣,在雲譎波詭的環境中,經濟增長才能不斷蓄積新動能,創新發展才能持續增添新動力,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才能真正立於不敗之地。詳細

  應對新挑戰 彰顯新作為

  前進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新問題新挑戰的出現在意料之中,黨中央對此早有科學預判。

  有效的應對之策,就是保持戰略定力、增強應變能力,既要辦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又要對新出現的問題冷靜判斷、見招拆招,不斷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

  面對新長征路上的挑戰,我們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更要樹立勝戰的信心,保持戰略主動,繼續做強自己,以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彰顯立場、回應質疑,走穩走好自己的路,不讓任何障礙牽絆我們的腳步,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勝利推向前進。

  當前經濟運作穩中有變的不確定因素主要來自外部環境的明顯變化,尤其是中美貿易摩擦的嚴重干擾。總的看,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制度的強大調節能力,有市場的持續抗壓能力,只要我們能夠統一思想、堅定信心,把中央的既定部署不折不扣地執行下去,就能成功駕馭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向和大局。

  前進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新問題新挑戰的出現在意料之中,黨中央對此早有科學預判。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攻堅奪隘的前進路上必然要經歷各種考驗、化解各種風險。有效的應對之策,就是保持戰略定力、增強應變能力,既要辦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又要對新出現的問題冷靜判斷、見招拆招,不斷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

  面對當前的新問題新挑戰,各地各部門都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關於當前經濟形勢的分析和判斷上來,振奮精神、積極應對、有所作為。

  面對新長征路上的挑戰,我們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更要樹立勝戰的信心,保持戰略主動,繼續做強自己,以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彰顯立場、回應質疑,走穩走好自己的路,不讓任何障礙牽絆我們的腳步,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勝利推向前進。

[責任編輯: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