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疆阿克蘇:民俗文化與産業結合助力群眾脫貧

2018-08-05 10:02: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在新疆阿克蘇等地,不僅有雄奇壯美的自然風景,還有能歌善舞的各民族群眾。男子手彈彈撥爾,打著手鼓,似乎天生就是演奏家;女子繡著十字繡、跳著麥西來甫,仿佛天生就心靈手巧。

  如今,濃濃的民族風情正在和地方産業發展相結合,不僅展現了民俗文化的多元,更給當地群眾就業帶來新的途徑。

  手鼓打響脫貧曲

  在庫車縣阿拉哈格鎮排孜巴格村,“工藝旅遊産業商品生産基地”的牌子格外引人注目,兩排漆著黃色墻漆的廠房看起來沒什麼特別,卻深藏著民族樂器的神秘生産工藝。

  “我們的樂器不但在新疆銷售,還發往內地,尤其在旅遊城市賣得很好。”庫車蘇甫爾樂器文化有限公司經理艾合麥提江努爾笑著説,“公司是新疆工藝美術大師阿不都蘇甫爾如孜創辦的新疆最大的民族樂器企業。他父親做了50多年樂器,他從事民族樂器研究30多年。對民族樂器來説,要會彈才知道樂器製作的好壞。”

  2010年10月,公司製作的樂器在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博覽會專家展示活動中,榮獲了傳承人紀念獎,得到了國內外樂器愛好者的點讚。為了解決新疆民族樂器工藝不規範、無統一技術標準等問題,企業首次申報維吾爾族樂器新疆地方標準,與區內外科研院所聯合定標,現已完成都塔爾、喀什噶爾熱瓦普、薩它爾、艾捷克、維吾爾手鼓等5個産品的地方標準,以及對維吾爾樂器科學、系統的分類,填補了我國傳統手工藝領域的一項空白,得到了區內外專家的高度評價。

  談到為何要把工廠開到庫車的鄉村,艾合麥提江努爾介紹:“駐村工作隊主動找到了我們,希望我們來村裏辦廠。這裡生産成本低,富餘勞動力多,樂器製作原料也多,所以我們就來了。”説著,他領著大家來到廠區的後院,查看製作樂器的原材料。

  艾合麥提江努爾透露,公司在村子裏先後投入500多萬元,建設了兩個廠房,從內地採購了機械設備,共帶動75人穩定就業,其中50人是當地的貧困戶。36歲的吾加艾合買提托合提正在熟練地操作工具,將彈撥爾的木芯掏空。他透露,之前因為愛人做手術,家裏因病致貧,6口人年收入才1萬元左右。去年12月來廠裏工作後,每個月可以穩定掙到1700多元,工作滿兩年後還會漲工資。“以前我是在工地幹活,雖然一天有150元的收入,但不固定。這裡工作不僅穩定,下班後時間還很自由。一邊上班,一邊還可以照顧家裏種的地。”吾加艾合買提托合提信心滿滿地説。

  安繡盡繪西域風

  在庫車縣經開區大樓的一層,“中國安繡”的店面十分引人注目。進店一看才知,這是座刺繡藝術品的天堂。絢麗多彩的長卷、淡雅素樸的窄幅都散發著迷人的色彩,而坐在大廳一側的是十幾位穿著講究的繡娘,她們正專心致志、一針一線地繡著眼前的藝術品。細看作品的題材,有絲綢之路,有大好河山,充滿著正能量和濃濃的西域風。

  “中國安繡”董事長、中國安繡創始人馮榮麗介紹,2006年第二屆深圳文博會上,她帶著刺繡作品參展,贏得廣泛讚譽。“我們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打造了‘全國最大繡莊’,就是依託‘公司+培訓基地+農戶’這一模式。”馮榮麗説。在安陽滑縣,公司已發展成佔地40余畝,集設計、研發、培訓、生産等為一體的刺繡藝術基地。

  回憶起自己千里迢迢來到新疆的經歷,馮榮麗説:“2015年春節前,我們到貧困戶繡娘的住處參觀,看到她們圍著火爐在繡十字繡,覺得這裡民風淳樸,有很多富餘勞動力,我深切地感受到當地政府和繡工對我們的敬意,決定留在這裡好好發展。”

  最快35天即可學習結業,結業後平均每20人配備一位技師,一週到半個月時間內技師到戶指導……在馮榮麗看來,分産到戶、靈活居家就業、統一管理的模式,正適合新疆農戶的需要。“這一模式正符合繡娘的需求,在閒余時間就可以增加收入。而且經過培訓,以後如果要從事服裝等其他行業,也有助於提高做工速度和産品附加值。”馮榮麗説。

  截至目前,安繡已帶動超過700名庫車本地勞動力就業。談及銷售,馮榮麗説:“我們要參加吉爾吉斯斯坦的展洽會,之後還要參加亞歐博覽會,我希望能打造400畝的刺繡産業園,讓文化、旅遊和産業相結合。”

  刀郎勁舞創業情

  看刀郎勁舞、品慕薩萊思、吃馕坑烤肉、覽特色農産,夏天的阿瓦提縣,處處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

  阿瓦提縣委書記李承剛表示:“阿瓦提是刀郎文化的發源地,歷史悠久、底蘊厚重。近年來我們在傳承發揚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推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形成了集刀郎農民畫、刀郎歌舞、刀郎美食、刀郎民俗、生態旅遊等為一體的特色文化産業發展體系,打響了刀郎文化品牌。”

  近年來阿克蘇地區逐步建立和完善政策扶持、創業培訓、創業服務“三位一體”創業工作機制,通過選樹典型,舉辦創業大賽等途徑,凝聚創業創新人才,創業活力進一步增強。各類勞動者既能立足自身實際,以特色小吃、特色服務在鄉鎮或家門口實現微創業,又能有效借助“網際網路+”的各類平臺,實現實體創業和網上創業的有效結合,涌現出了一批創業典型。

  阿瓦提縣依託刀郎文化,打造“刀郎慕薩萊思風情街”“刀郎餐飲一條街”等載體,有效激發了創業活力;新和縣依託“沙漠花海”項目,帶動周邊群眾創業,創業孵化基地的效益逐步顯現;拜城縣充分發揮“創業聯盟”的作用,引導社會力量推動創業,效果明顯。今年以來,阿克蘇地區發放創業擔保貸款48筆389.5萬元,發放房租水電補貼46.6萬元;通過政策扶持新增創業人數4007人,帶動就業人數8355人。

  手鼓打響脫貧曲,安繡盡繪西域風,刀郎勁舞創業情,各族群眾笑開顏。當民俗文化和産業相遇,與市場需求對接,讓民俗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獨特而久遠的生機活力。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