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高鐵:線路日趨完善 技術自主可控

2018-08-03 13:44: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中國高鐵在沒有成熟經驗和模式可供借鑒的前提下,在世界範圍內實現了整體系統領先。因此,從設計、研製到運營,“復興號”立足自主創新,始終追求卓越,不斷突破技術瓶頸,摸索發展方向。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就,我國高鐵並沒有停下發展的腳步,線上路繼續快速建設、網路日趨完善的同時,自主核心技術佔比不斷提升,智慧化發展日新月異,無論是對經濟發展還是百姓生活,都發揮了巨大作用——

  近日,中國鐵路總公司在京沈高鐵啟動高速動車組自動駕駛系統現場試驗,標誌著我國鐵路在智慧高鐵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上取得了新的階段性成果。作為我國高鐵發展的典型代表,截至今年6月26日,“復興號”動車組累計發送旅客4130萬人次,單日最高客座率達97.6%。京滬高鐵上的“復興號”動車組平均客座率達到94%,較其他同區段列車客座率高出17.5個百分點,始發、終到正點率分別為98.7%、94%。

  自主研發突破瓶頸

  今年是我國首條高鐵開通運營10週年。10年來,中國高鐵迅猛發展,已經建成“四縱四橫”運營網路,“八縱八橫”規劃也在逐步完善。截至目前,中國已開通2.5萬公里高鐵線路,佔世界高鐵總量的2/3,無論是對經濟發展還是百姓生活都發揮了巨大作用。

  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就,我國高鐵並沒有停下發展的腳步,線上路繼續快速建設、網路日趨完善的同時,自主核心技術佔比不斷提升,智慧化發展日新月異,高鐵血統更“純正”、智慧化更“出眾”。

  7月1日,我國自主研製成功的16輛長編組“復興號”首次在京滬高鐵線上投入運作。據介紹,長編組“復興號”動車組適應中國高速鐵路運營環境和條件,滿足長距離、長時間、連續高速運作等需求,在8輛編組基礎上研製成功的新型車組,總長度超過415米,總定員1193人,可滿足時速350公里運營要求。

  “復興號”是我國高鐵發展成就的重要展現。當前,我國高鐵在世界範圍內實現了整體系統領先,沒有成熟經驗和模式可供借鑒。因此,從設計、研製到運營,“復興號”立足自主創新,始終追求卓越,不斷突破技術瓶頸,摸索發展方向。

  據專家介紹,相比“和諧號”,“復興號”從“大腦”到“心臟”都實現了實實在在的“中國創造”。整體設計以及車體、轉向架、牽引、制動、網路等關鍵技術都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可以説是“純中國血統”。在高速動車組254項重要標準中,中國標準佔84%。

  智慧製造日臻完善

  “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的誕生和運營,標誌著中國高鐵邁出了“從追趕到領跑”的關鍵一步,我國鐵路技術裝備製造迎來了一個新的時代。

  “身體”強壯,“大腦”也要跟上。今年3月份以來,中國鐵路總公司在北京至瀋陽高鐵遼寧段全面啟動“高速鐵路智慧關鍵技術綜合試驗”,推進中國智慧高鐵建設。這也是我國首次試驗智慧高鐵,包括自主化列控、自動駕駛、智慧變電所等關鍵技術項目。目前,綜合試驗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這些成果將用於北京至張家口高鐵、北京至雄安新區城際鐵路的智慧高鐵建設。

  中國鐵路總公司副總經理王同軍介紹,目前鐵路部門正在研發基於CR400BF型動車組技術平臺的智慧升級,研製工作狀態自感知、運作故障自診斷、導向安全自決策的“復興號”智慧型動車組。同時,將採用基於空氣動力學性能的頭型創新設計,實現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完善大坡道起動性能和動力電池系統,全面掌握時速350公里自動駕駛技術,進一步改善高速列車振動、噪音等指標,形成復興號系列産品。

  中國鐵路總公司日前宣佈,3年內我國智慧高鐵將實現新的推進,2019年智慧型“復興號”動車組將率先在京張高鐵投入運作;2020年,京雄城際鐵路將建成通車。

  運輸服務持續優化

  除了技術上的進步,今年上半年,鐵路部門還以“復興號”動車組投入運營為契機,持續優化運輸服務供給,陸續推出了網際網路訂餐、車站智慧導航、轉机旅客“接續換乘”、微信支付、動車組列車“自主選座”、常旅客等一系列服務新舉措。同時,京滬高鐵率先推出全國最快的“極速達”高鐵快運産品,實現北京至上海10小時“門到門”送達客戶,打造了中國最快的快運産品。今年四季度,電子客票將試點運營,明年將在全國高鐵推廣。

  展望未來,高速列車在鐵軌上以350公里時速自動駕駛,駕駛狀態實時監控,並採用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列車體檢、故障預測、健康管理、智慧調度、地震預警,這些工作都由電腦自動完成,安全及時高效;旅客可刷臉進站,車票購買、站內導航、聯程出行,一部手機全部搞定;列車上,Wi-Fi服務、休閒文化娛樂、新聞資訊、線上點餐、特色電商等服務一應俱全……高鐵出行更便捷、快速、安全,老百姓將有更多的獲得感。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