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穩字當頭,下半年穩中求進底氣何來?

2018-08-03 12:04:00
來源:中國吉林網
字號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會議指出,當前經濟運作穩中有變,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要抓住主要矛盾,採取針對性強的措施加以解決。(8月1日《人民日報》)

  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整個會議都貫穿了“穩”的基調,凸顯出積極主動的應變思想。穩字當頭,提高政策前瞻性靈活性有效性;補足短板,以深化供給側改革助力高品質發展;防範風險,金融要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破解難題,堅定深化改革開放激發經濟活力;遏制漲價,堅定解決好房地産市場問題;穩定就業,做好民生保障和社會穩定工作……政治局會議提出的六點具體要求,也釋放出六大經濟信號。

  由此可見,“穩”依然是下半年經濟工作的主基調和主旋律。那麼,下半年穩中求進底氣究竟何來呢?

  消費成為第一拉動力,中國經濟動力更足。上半年,傳統消費不斷升級、新興消費增長較快,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數據顯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8.5%。彭博社報道稱,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從過去的“世界工廠”變成“全球超市”,現在中國人是以自己的購買力,成為全球經濟的頂梁柱。隨著消費在國民經濟中第一拉動力地位基本坐穩,中國經濟更加動力十足。

  新動能加速崛起,正在重塑中國經濟增長格局。隨著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深入推進,中國經濟結構正趨於優化。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新産品不斷涌現,更是為傳統産業改造升級打開了全新空間。比如,高技術産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就分別增長了11.6%和9.2%,均快於整體工業。加速崛起的新動能正在重塑中國經濟的增長格局,已經成為了高品質發展的強大引擎。

  人民群眾更有獲得感,高品質發展成色更足。民生是判斷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關鍵,要高品質發展就必須讓民眾更有獲得感。上半年,全國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6%;全國城鎮新增就業752萬人,同比增加17萬人;棚戶區改造已開工363萬套,佔全年目標任務62.5%。收入不斷增長,消費能力不斷提高,13億多人民群眾越來越有獲得感,表明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成色更足。

  韌性強、潛力大、後勁足,高品質發展彰顯中國經濟“新氣質”。中國有著13億多人口,消費增長潛力巨大,國家也在採取一系列措施來刺激消費,比如今年11月就將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當前種種跡象已經表明,中國經濟運作的內在穩定性和協調性都在增強,且繼續運作在合理區間。通過深化改革、持續創新、改善供給,中國經濟仍將保持穩中向好態勢邁向高品質發展。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上半年,國民經濟延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結構調整深入推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品質效益穩步提升,經濟邁向高品質發展起步良好。世界銀行日前發佈的《中國經濟簡報》明確指出,中國經濟仍舊保持強韌發展態勢。可以肯定,隨著改革紅利不斷釋放、新動能不斷成長、持續擴大有效需求,中國經濟將在高品質發展的軌道上行穩致遠。而這,也是下半年穩中求進底氣之所在。(秦豫)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