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穩字當頭看就業 | 相當不錯,相當不易

2018-07-31 14:21:00
來源:經濟之聲
字號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上半年,我國就業形勢繼續穩中向好。

  數據顯示,今年1到6月,我國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752萬人,同比增加17萬人。二季度末,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3.83%,同比下降0.12個百分點,降至多年來新低。

  對於一個人口大國來説,就業勞動力情況千差萬別,這個成績可謂來之不易,也反映出了中國經濟的強韌。

  系列評論《穩字當頭看就業》第一篇

  相當不錯,相當不易

  經濟之聲評論員王強:我國不僅在今年上半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穩步增長,其實從2013年到2017年,每年新增就業都超過1300萬人。我國擁有將近14億人口,能連續取得這樣的就業成績,值得點讚。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對這個成績,我評價八個字:相當不錯,相當不易。

  相當不錯,就是年均1300萬的新增就業,和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比非常不錯,和國際上比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做到這麼巨大數量的新增就業。

  相當不易,就是這五年來我們已經進入經濟新常態,我們不再追求高速度而是高品質。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力度加大,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還能做到這麼大量的新增就業非常不易。

  經濟之聲評論員王強:中國經濟正從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GDP已經連續12個季度保持在6.7%至6.9%的區間,增速平穩,穩中向好。經濟的平穩增長在拉動就業的過程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經濟平穩增長應該説扮演的就是基本角色,是穩定和擴大就業基本作用的角色。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現在大概能拉動180萬新增就業人數,比以往多了30萬左右。經濟增速平穩增長是穩定就業、擴大就業的一個主力軍。

  經濟之聲評論員王強:再來看看就業結構方面。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第三産業佔就業比重從2011年首次超過第一産業之後逐年增加。2014年末,首次超過四成,2017年末佔44.9%。相比第一、第二産業,第三産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創造就業崗位有哪些明顯優勢?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第三産業明顯優勢就是面廣、量大。它的行當、行業明顯比第一、二産業多,新創造的就業崗位累加起來也比第一、二産業多很多。另一方面,第三産業新增就業崗位的投入要低很多,就業彈性大。

  經濟之聲評論員王強:經濟結構在調整中更加優化,第三産業比重持續提高拉動了更多就業。那麼,我國第三産業拉動就業還有多大空間?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還有很大的空間。經濟發達國家第三産業佔本國GDP的比重都在75%以上,美國、法國基本是79%。我們就不説發達國家,説具有可比性的印度,印度的第三産業達到65%以上。目前,我國第三産業佔GDP的比重是50%多,和印度比大概還有15個百分點的空間,和發達國家比還有20到25個百分點的空間。這對於我們的新增就業又是一個巨大的通道。

  經濟之聲評論員王強:隨著“放管服”改革的持續深入推進,我國的營商環境不斷改善,市場主體不斷涌現。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日均新登記市場主體1.81萬戶,新産業新業態不斷壯大。激發新動能對於就業也起到很大的拉動。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關於這個要點讚兩方面。一方面是政府,進入經濟新常態以後,各級政府特別是中央思路轉變得快,政策出臺得快,執行也比較得力,對於第三産業、新動能拉動擴大就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是各級用人單位,特別是廣大勞動者自主創業的積極性非常高,也給就業帶來巨大的推動力。這兩方面結合起來,我們才取得今天這麼好的成績。

  經濟之聲評論員王強:如何進一步激發創業創新拉動就業的活力?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點著手:

  第一,隨著新業態、新産業、新結構層出不窮,要進一步健全完善並貫徹落實好就業創業政策;

  第二,要特別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和創業者的財政資金、公共服務支援,把基礎夯實;

  第三,繼續抓好就業創業的資訊服務。資訊要更加及時準確,讓就業需求方和供給方都能及時了解資訊,對號入座。目前,我們的求人倍率是1.23,也就是新增的崗位1.23個,求職的人才有1個,空余崗位還比較多,所以資訊一定要及時傳遞出去,讓勞動者根據自己的才能和需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就業崗位。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