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與其為“美歐秀”擔驚受怕,不如踏實做好自己的事情

2018-07-30 11:32: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在美國和歐洲宣佈貿易戰暫時“停火”的消息傳來之後,國內輿論出現了一種聲音,認為美歐之間的停戰表明西方國家正在形成針對中國的“統一戰線”,由此在國內輿論場産生了不少憂慮甚至是驚恐萬分的聲音。

  在筆者看來,這樣的觀點,既對美歐有關聲明的實質缺乏了解,又對我國國內經濟的韌性缺乏認識,更看不到美國經濟繁榮背後的隱患,實在是有點自己嚇唬自己的意思。

  首先,美歐的聲明,看似成果巨大,但仔細審視缺乏細節,更經不起推敲。

  比如,美歐就農産品問題達成的意向就缺乏操作的可能性,特別是對歐盟重要成員的法國來説,幾乎沒有任何理由去支援歐盟主席容克的表態。實際上,在聲明公佈後不久,法國總統馬克龍就對美歐經貿協議的談判表示反對。這還只是法國一家,如果要28家歐盟成員達成一致,難度更是幾何級數的上升。正因為如此,在有關新聞出來後,美國主流媒體眾口一辭地提出質疑,《紐約時報》評論説,“鋻於特朗普難以預測的談判風格和説大話的習慣,很難説這是停戰協議,還是衝突再次爆發前的間歇。”

  其次,對中國而言,我們支援什麼和反對什麼都十分明確。我們反對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支援自由貿易和多邊貿易體制。中國商務部就有關話題也專門提出,“不打貿易戰當然是好事,不僅對歐美,對全世界都是好事”。這體現出中國一以貫之的態度,和一些國家前言不搭後語形成鮮明對比。

  中國的表態,是有底氣的。這種底氣就是中國經濟多年來在各種困難面前展現出來的靈活和韌性。中國崩潰論説了幾十年,直到“中國崩潰論”都要崩潰了,也沒出現“中國崩潰論”中描繪的那種情況。

  這種底氣也體現在中國即將形成的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對外開放的行動迅速而堅定,也不吝嗇與世界各國分享發展機遇和紅利。但如果有人抱著老黃歷來逼中國屈服,可能真是會打錯算盤。

  第三,對美國經濟發展中的問題,也要看清。我們不能拿著顯微鏡看中國經濟的毛病,而拿著望遠鏡看美國經濟的成就。

  當地時間7月27日,美國商務部公佈的初值顯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國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速按年率計算達到4.1%。儘管這一數據低於市場平均預期的4.2%,但也創下了近四年季度增速高點。特朗普專門為此發表講話稱“這些數字非常、非常可持續”。

  不過,與特朗普政府在經濟增速上的樂觀態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投資者普遍對美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持悲觀態度。很少有經濟學者對特朗普政府的前景展望表示贊同,更具代表性的觀點則認為,“隨著減稅和政府支出增加的效應逐漸消退,經濟增長將會減弱。”

  從中長期看,在美國貨幣政策持續收縮的條件下,美國經濟很難保持高速增長。實際上,如果梳理過去5年美國經濟增長的季度數據,並與同期美國貨幣政策走向進行比較,我們就會發現美國經濟增長,與寬鬆的貨幣政策之間有著很強的正相關關係。

  毋庸置疑,在經過多年的寬鬆貨幣政策刺激之後,美國經濟增速持續超過其潛在增速,推動美國疲憊已久的核心通脹率出現顯著上升的可能性不斷加大。2017年下半年至今美國經濟的走勢也印證了這一點。但是,同樣不能否認的是,這種增長仍是在寬鬆貨幣政策尚未完全退出的情況下發生的。隨著美聯儲對貨幣政策的持續收緊,美國目前的增長速度勢必受到影響。

  不久前,特朗普在7月中旬突然打破20多年的總統不干涉貨幣政策的常規,向美聯儲“開炮”,表示對美聯儲加息感到“不高興”。這反映出美國國內對貨幣政策持續收縮可能給經濟增長帶來負面影響的憂慮。因此美歐協議也好,經濟數據也好,美國種種高調舉動的背後,恐怕更是憂心忡忡。

  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複雜多變,尤其是美國四處點火,對多國揮舞關稅大棒,世界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增大。美方挑起的這場貿易戰,是逼迫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挑戰,是不可避免的。汲取改革開放以來應對複雜局面的成功經驗,可以肯定的是,我們只有團結一心,扎紮實實辦好自己的事,才是戰勝困難的根本之道。(經濟日報國際評論員)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