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遭遇史上最大退休潮

2018-07-27 10:51: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今年4月,臺灣宣佈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接踵而至的,將是一波持續10到15年、規模前所未有的退休潮。退休潮意味著生産力短缺等諸多問題,但對臺灣來説,最火燒眉毛的是缺錢,據臺當局測算,用於支付各行業退休金的保障基金將在幾年內破産。

  人員高齡化

  據臺灣媒體報道,臺灣四大公營企業臺糖、臺水、臺電及中油員工老齡化嚴重,其中臺糖員工平均年齡竟然高達52.5歲。從2016年到2023年,這四家公司預計將退休1.2萬人。

  教育界同樣是“老前輩”居多。據統計,臺灣地區2017學年大專校院專任教師年齡大多集中在50至54歲,年齡超過50歲者佔全體教師的比率高達54%,較2001學年增加36.1個百分點。

  公職人員退休人數逐年升高。1996年,公職人員僅有2700余人退休,2015年以後每年退休人數超過萬人。照此速度,臺灣退休公職人員總數每年將增加近10%。

  去年,攸關全臺750萬勞工權益的臺灣勞保基金,提前出現收支逆差現象。只因臺灣“戰後嬰兒潮世代”逐漸進入領取老年給付的高峰期,1000萬加保勞工中,有200多萬人已經達到請領資格,請領老年給付人數不斷增加。

  退休金告急

  島內新近一項調查顯示,島內社會對退休潮來臨最大的擔憂就是經濟問題,不論是勞工還是公職人員,都面臨退休金嚴重縮水甚或破産危機。

  臺灣對軍人、公職人員、教師、勞工分別設有保障基金。據臺當局精算報告指出,軍保基金預計在2019年破産;勞保基金預計2027年破産;教保基金預計2028年破産;公保基金2030年破産。

  以勞保基金為例,臺灣政治大學風險與保險學系特聘教授黃泓智認為,2027年基金就會用罄,當年度將開始出現高達2051億元(新台幣,下同)的負債,若累積到2064年,負債將高達45萬億元。

  調查發現,50歲到80歲的臺灣人,超過五成人靠儲蓄和退休金養老。當退休金縮水已成定局,僅有三成島內受訪者相信,自己的財力可以支撐用到80歲。

  唯自求多福

  要避免退休基金破産,無非開源與節流兩個方法。臺灣經濟不振,民進黨當局又熱衷於政治鬥爭,經濟上力求推開大陸市場,開源既然無能,就只剩節流一途了,目前奉行的是個簡單粗暴的“砍”字。臺當局日前頒布新規,大砍傳統藍營支援者軍公教階層的退休金,對象包括所有已退休和將退休的軍公教人員。

  大環境如此,島內民眾唯有自求多福,提前做好養老計劃尤其是經濟規劃。調查顯示,四成臺灣人平時有做投資規劃。在這些人中,40到50歲的偏愛保險、50到60歲的偏愛金融商品、70歲以上的則愛定存。在保險方面,年金險與儲蓄型保險最受青睞。臺灣人壽總經理莊中慶表示,這顯示越年輕者越有提早規劃保險的觀念,他提醒別忽略醫療險的重要性,隨年齡增長更顯重要。

  黃泓智則建議,未來臺灣人面臨的養老期及空巢期將比預期中還久,每個人都應具備完善的退休準備意識與策略,建議可以利用增加自提退休準備金及商業保險來因應未來醫療和長期照護需求費用的增加,不致因準備金不足而讓老年生活困頓無依。(記者 王平)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