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改革開放40年 | 大寶山礦的綠色回歸

2018-07-24 16:03:00
來源:中國國土資源報
字號

大寶山礦今年將完成復墾復綠1332畝。本報記者 祝桂峰 攝

  7月的南粵大地,驕陽似火。記者一行乘坐汽車駛出京珠高速南華寺出口,一路向南,綠綠蔥蔥的廣東省韶關市大寶山礦區便映入眼簾。放眼望去,波斯菊、格桑花、馬尾松佈滿山頭,一派生機盎然。在大寶山礦區工作了40個年頭的黃建華感嘆地説:“曾經滿目瘡痍的礦山,終於回歸了原本的綠色。”

  無序開發,大寶山礦滿目瘡痍

  大寶山礦區是一座大型多金屬礦,有著豐富的資源,1958年5月建礦,1960年停建,1969年又繼續建設,歷經了長期、大規模開採。礦區主礦體上部為褐鐵礦體,下部為大型銅硫礦體,並伴有鎢、鉍、鉬、金、銀等多種稀有金屬和貴金屬,且礦床裸露易採易選。

  黃建華清楚地記得,改革開放初期的大寶山礦呈現出一派大幹快上、熱火朝天的興旺景象。有一年,粵北山區大雪封山,礦工們硬是手抬肩扛,把機器設備拉到山溝裏採礦。“當時礦山生産連年翻番,職工收入也大幅增加。”

  20世紀80年代中期,大寶山地區掀起了民採熱潮,廢石、廢渣、廢水隨意排放,最嚴重時周邊各類採礦點、洗礦選礦點星羅棋佈,非法礦窿達119條、選礦廠8個、洗礦點20多個、非法採礦人員3000人,日採礦1萬噸以上。

  “當年我們在露天採礦,地底下時常傳來隆隆炮聲和震動聲,山體崩塌時有發生。”大寶山礦第二代職工譚健智心有餘悸,黑礦主總是“打遊擊”,每次檢查就停工,檢查一走又死灰複燃。

  非法採礦的氾濫導致了生態環境的急劇惡化,遺留下光禿禿的山坡,各種顏色的污水隨處橫流,周邊也出現了嚴重的水土流失,重金屬污染越來越嚴重……

  非法採礦還導致了嚴重的地質災害隱患,加之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低利潤,大寶山這個老礦區發展的舉步維艱。

  復墾復綠,打造綠色礦山標桿

  2011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和原國土資源部、財政部簽訂《關於建設礦産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基地的合作協議》,韶關市大寶山礦區成為全國首批、廣東省唯一一家資源綜合利用基地。

  示範基地規劃總投資為25.2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投入3.6億元專項資金。

  2012年,原國土資源部和廣東省國土資源廳確定在大寶山礦開展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建設,探索資源安全與生態保護相統籌、礦山建設與綠色礦山相協同、企業發展與人民意願相一致的綠色礦業發展新路子,示範帶動全省綠色礦山建設。5年間,先後投入2800余萬用於大寶山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

  2013年,按照廣東省政府的要求,環保、國土、安監、公安、工商、司法等部門聯合行動,對大寶山周邊地區非法採礦進行了徹底清除,礦業權由大寶山礦進行整合。

  “當年父輩們風餐露宿採礦,為的是國家建設,如今礦山夜以繼日復墾復綠,一樣是為國家作貢獻。”譚健智説。

  記者在新山片區看到,光禿禿的山坡上,工人們正彎著腰在驕陽下栽種、護理著各色植物,旁邊幾個較早完成復綠的山頭與這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通過馬尾松、灌木與草皮的套種,並結合前期的化學修復和物理修復,礦區土壤有了很大改善。”譚健智告訴記者,復墾修復工程前期已修復土壤18.6萬平方米,種植修復植物近20萬株(棵),2018年上半年又完成復墾復綠面積88.7萬平方米,種植修復植物近90萬株(棵)。

  據介紹,該礦通過源頭治理和過程管控,蓄力恢復礦區原生態,先後投入9億多元開展區域生態環境治理,建成了日處理6萬噸的全國最大重金屬污水處理廠以及李屋清污分流、多級攔泥壩等一批截污工程,提前完成《韶關市橫石水流域達標整治方案》Ⅲ類水質的要求。

  綠色回歸,讓聚寶盆重現輝煌

  2017年7月,大寶山礦投産的7000噸銅硫選廠,生産指標均達到了“達産達標”要求。當年,該礦全年實現盈利7023萬元,較2016年增長了7倍,創造了大寶山建礦以來最好成績,成為了同行業轉机型升級的典範。

  同時,大寶山礦在示範基地建設中,創新了一批先進的採礦選礦技術,特別是選礦工藝採用“粗破+半自磨+球磨”的破磨流程、“浮選機+浮選柱”的機柱浮選流程、“磁—浮—磁”工藝流程和選礦全流程自動化控制系統等流程,達到了國內外一流水準。

  “大寶山渾身是寶,豐富的資源、勤勞的民風、青山綠水的生態環境,讓我深深地愛上了這片礦區。”在大寶山礦工作12年的張熊,不久前把父母接來,讓他們享受天倫之樂。他父母樂呵呵地説,“礦區安逸的自然環境讓人舒心。”

  記者在大寶山礦看到,採礦場區,機器轟鳴聲不絕於耳,去塵的灑水車來回穿梭;生活區域,沙溪河水潺潺流淌、清澈見底,沙溪中心小學瑯瑯書聲、聲聲悅耳。

  凡洞村村民黃大媽幸福地説:“2016年,大寶山礦區內的村戶共1000多戶,全部被政府遷出安置在沙溪鎮上的凡洞新村生活,一輩子種地、砍柴、喂豬的大媽也學會了跳廣場舞。日子越過越舒坦,仿佛天天在夢裏。”

  今年6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對大寶山礦開展生態環保督查“回頭看”工作。督察組表示,大寶山復墾復綠工作取得了如此令人滿意的效果,其率先突破的酸性土壤復墾復綠技術,可作為全省乃至全國的示範性項目進行推廣。

  廣東廳負責人告訴記者,2018年3月,大寶山礦被授予了廣東省綠色礦山稱號,並獲90萬獎勵資金。下一步,廣東廳將把大寶山礦打造成綠色礦山的典範,向全省總結推廣復墾復綠經驗,力爭通過三年努力,把大寶山礦建設成為綠色發展方面全國的標桿。

[責任編輯:楊旋]